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双创工作部署,进一步引导我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做出贡献,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校团委决定组织开展第十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现将比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本赛事暂设五个组别(具体分组情况以上级通知为准)。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突出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医疗服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突出共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在工艺与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本次竞赛采取学校和省两级赛制。参赛者向我校校团委提出参赛申请,申报参赛作品,经过学校预赛选拔后,统一报送作品参加全省比赛。
1.3月28日前,完成学院初审。各参赛团队应在团队第一作者所在学院进行申报,由各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选,并将项目申报表、项目计划书及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校团委邮箱2354110045@qq.com。
2.4月中旬,校内初赛阶段。各参赛团队参赛作品纸质版将由学院统一交至安徽外国语学院行政楼一楼113校团委办公室。评审委员会将通过对作品申报书进行全面、严格和公正的评审。
3.4月下旬,校内复赛阶段。公布入围校内复赛的作品名单,校内复赛将采用书面评审的方式进行。根据评审情况,决定出参加校内决赛的作品。
4.5月上旬,校内决赛阶段。校决赛将采用书面评审与公开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评审情况,评议出优秀作品推荐至省赛。
突出实践导向,在考察项目商业价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项目的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具体评审及要求参照《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审要点》
1.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赛,参赛者根据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组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参赛团队。原则上一个团队不超过10人,鼓励跨学院、跨学科组队,各团队须有1~2名老师担任项目指导教师,每件作品指导老师不超过3人,报送省赛作品指导老师和作者一经报送将不得更改。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在2022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1.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各学院要高度重视,通过宣讲会、微博微信等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力宣传,动员学生积极参加,精心组织,切实把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深度挖掘,强化指导。各学院要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举办院级大学生创业大赛,加强指导教师参与力度,积极组织大赛相关培训,要深度挖掘在校和毕业学生的已创业项目,组织他们参加创业实践赛。
3.精心组织,把握节点。竞赛开展时间长、内容多、任务重,各个阶段又各有侧重。各学院要提前着手,认真选拔,切实做好竞赛各项工作,确保竞赛圆满成功。要充分利用寒假实践,开展市场调研和撰写方案计划,确保作品质量,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提交作品。
1.校团委将严格保守参赛作品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参赛者与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持有人的一切纠纷与本单位无关。
2.校团委将对作者和作品的资格进行审查,对于不符合参赛资格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立刻取消其参赛资格,对已获奖的将追回所得一切奖励与荣誉,并以适当形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