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推普”活动号召,以实际行动投身社会文化建设,促进乡村基层建设高质量发展,7月1日至7日,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务学院“普语兴乡”队奔赴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城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深入乡村,宣传普及普通话
抵达新城村后,队员们在告示栏和住房墙面上张贴普通话宣传单,让普通话的知识深入到每一个角落。宣传单中不仅包含普通话的基本发音规则,还提供了日常用语的标准表达,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们展示了普通话的魅力,促进村民们接纳普通话、学好普通话。

同时,队员们还积极向老人和孩子们推广普通话知识,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接受程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儿童,他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儿歌、绕口令和小游戏,激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对于老人,队员们则耐心地一对一辅导,用简单的日常对话帮助他们纠正发音,提高普通话水平。

深入乡村,宣传普及普通话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推普工作,队员们对新城村的普通话普及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他们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内容涵盖村民的普通话使用频率、学习需求及主要困难等方面,并通过挨家挨户走访的方式收集数据,确保调研结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与村民们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对普通话的实际需求。许多村民反映,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掌握普通话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因缺乏系统的学习渠道,他们在普通话学习上遇到了不少困难。这些来自基层的宝贵反馈,为后续的推普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校地合作,开启推普新篇章
此次活动中,实践队与新城村村委会举行了校地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签约暨挂牌仪式。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标志着安徽外国语学院与新城村将在推普工作以及乡村振兴的其他领域开展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通过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学校将为乡村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和青年人才,定期开展推普活动,帮助村民提升普通话水平。同时,这一平台也为安外学子提供了扎根乡村、锤炼自我的实践机会,让同学们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增长青年才干,在实践的经历中厚植家国情怀。
此次“三下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新城村村民的普通话水平,更在乡村与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未来,“普语兴乡队”将继续努力,发挥安外青年的风采风貌,让普通话在乡村大地绽放光彩,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撰稿 : 姜夏雨“普语兴乡”队 任昱 图片 : “普语兴乡”队 审核: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