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暑期 “三下乡”(十)—— 我校国际商务学院实践团队赴宣州区孙埠镇开展 “电商赋能乡村” 实践活动

作者: 时间:2025-07-13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引导高校学子将专业知识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6月23日至28日,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宛陵乡韵·调研新程”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镇,开展以“电商赋能乡村产业 青春助力振兴发展”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专业赋能实践,直播带货助销

团队成员身着统一队服,深入孙埠镇玉粒村电商直播基地开展实践调研。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与当地村干部就直播运营现状进行深度研讨,系统梳理出直播设备老化、网络流量不稳定等问题。经充分交流,团队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场景化直播+供应链可视化展示”的优化方案。在完成首次助农直播尝试后,团队总结出提升直播质量的有效策略:一是提前制定详细的直播脚本,精心设计问答互动、抽奖等环节,确保直播流程顺畅有序;二是加强主播专项培训,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方式,切实提升主播现场应变能力,同时借鉴同类优质直播间运营经验,完善直播控场技巧。

CABFE

1770B

电商调研摸实情,直播车间双走访

随后,实践团队深入孙埠镇鸭子养殖场及鸭蛋加工车间开展实地调研。在养殖场,团队成员与农户就养殖规模、饲料成本、蛋品产量及质量标准等数据进行详细的交流、记录,为后续电商产品选品策略制定及供应链优化方案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向养殖户及加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经系统分析梳理出物流运输成本偏高、产品包装标准化程度不足、品牌建设薄弱等5类制约产业电商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校园普法筑防线,防溺宪法双宣讲

在孙埠镇中心小学,实践团队组织开展“安全法治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在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程中,团队成员通过动画演示的形式,系统讲解预防溺水“六不原则”,帮助学生掌握防溺水知识要点。在宪法知识宣讲环节,团队以“校园维权情景剧”为载体,生动诠释受教育权、维护公共秩序等法律规定,并针对高年级学生设置“宪法修正案”案例分析板块。在互动问答环节,三年级学生提出“发现同学落水应如何施救”的疑问,团队成员结合“确保自身安全优先、科学施救”原则,进行专业细致的解答,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法治素养。

数字技能进商户,问卷反诈双推进

在孙埠镇街道,实践团队开展农村电商发展调研与反诈宣传双项工作,向街道商户发放《电商发展需求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经数据统计分析显示,60%以上受访商户明确提出物流成本过高的经营痛点。团队同步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宣传活动,累计向群众发放反诈宣传资料200余份。针对当地近期发生的虚假客服诈骗案件,团队编制“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随意转账汇款”预警提示,并以“典型案例剖析+情景模拟演示”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虚假电商客服退款”“刷单返利”等高发诈骗类型的作案手法与防范要点,切实提升群众反诈意识与识骗能力。

校地协同促发展,实践成果获认可

在社会实践活动总结阶段,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宛陵乡韵·调研新程队”与孙埠镇人民政府共同召开“电商赋能乡村发展”专题座谈会。会上,孙埠镇党委书记充分肯定了实践团队的成果,他指出,大学生实践团队不仅带来电商运营技术支持,更注入数字化发展理念,为孙埠镇探索乡村振兴创新路径提供了专业视角与可行性思路。实践团队成员结合自身经历,深入阐述对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理解,并表示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青年力量。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安徽外国语学院立足高校育人职能、推动教育教学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与农村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直播运营优化、电商调研分析等具体举措,切实为乡村数字化建设注入青年力量。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累实践经验,以青年智慧助力数字乡村建设,探索出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撰稿:郭文慧 皖灵之声·薪火宣讲团 关淑瑾 图片:皖灵之声·薪火宣讲团 三审:于焱)

Copyright © 2002-2020 版权所有:安徽外国语学院 皖ICP备120177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