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灵璧县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道路,传承灵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6月27日,安徽外国语学院“皖灵之声·薪火宣讲团”走进灵璧县统计局,开展以非遗文化宣讲与交流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宣讲团成员聚焦灵璧菠林喇叭、磐石乐器制作技艺、钟馗画、泗州戏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深入的理论知识阐释、精湛的技艺解析以及丰富的传承案例展示等多种形式,系统地挖掘和呈现这些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生动展示了灵璧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宣讲团基于前期实地调研成果,向灵璧县统计局详细阐述了普通民众对本土非遗文化的认知现状,并建议统计局积极履行职能,组织和开展一系列促进非遗文化传播的活动。此外,团队还主动提供协助,参与策划,通过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学子与政府部门之间成功搭建了协同传承非遗文化的桥梁。不仅使统计局深入了解非遗现状与价值,也为高校学子实践非遗传播、参与乡村振兴创造契机,切实推动青年群体深度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展望未来,学校与地方政府能够紧密合作,充分依托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构建非遗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共同谱写灵璧县文化振兴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撰稿:郭文慧 皖灵之声·薪火宣讲团 关淑瑾 图片:皖灵之声·薪火宣讲团 审核: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