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返回

推荐阅读

“三下乡”(十二)|探寻非遗传承之路: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皖灵之声·薪火宣讲团走进灵璧菠林村
发布日期:2025-08-15

8月11日,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皖灵之声·薪火宣讲团”踏上了前往灵璧县尹集镇菠林村的旅程,旨在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菠林喇叭,与该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和县级传承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图片:杨雪茹)

此前,宣讲团与灵璧县统计局在灵璧县第一中学进行菠林喇叭文化宣讲时发现,年轻群体对这一非遗文化的了解极为有限。为了推动菠林喇叭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宣讲团队长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角度出发,组织了此次实地调研。

(图片:侯冕)

(图片:宁传奇)

抵达尹集村的菠林学校后,县级传承人周计永老师热情地为团队带路。在老师的住所,团队成员看到了平常演出用的车子,感受到了老师们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已过古稀之年的国家级传承人周本祥老师和蔼可亲,不仅热情地为队员们拿水果、切西瓜,还操着家乡话与大家进行了轻松愉快的交谈,让队员们倍感温暖。

(图片:李晴晴)

(图片:邓子琪)

在采访中,队员们就菠林喇叭的传承与创新问题向两位老师请教。周计永老师在谈及“传统演奏和流行元素结合”以及“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时表示,传承应以守正为基础,同时要大胆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他以周家班受邀参加2025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演出为例,介绍演出内容融合了现代流行元素,而非仅仅局限于传统音乐,这种创新的表演形式深受观众喜爱。他还特别提到周本祥老师火爆热烈的表演风格,正是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周家班在国外演出时,台下观众赞不绝口,甚至跟着节奏一起舞动。

(图片:冉雨轩)

周本祥老师坦言,在新媒体时代,推广菠林喇叭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年轻人对菠林喇叭不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一文化了解不足,他希望能通过新一代的力量来传承这项文化。

(图片:马子文)

此次采访让“皖灵之声·薪火宣讲团”成员们对菠林喇叭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他们通过自身力量传承这一非遗文化的决心。未来,宣讲团将结合专业知识,探索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菠林喇叭文化的有效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撰稿:李晴晴  审稿:周磊)

(图片:张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