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管理 >> 正文

求知探索无止境,辩证传承有创新——西方语言学院邀请吴嘉佑教授举行学术讲座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10-30 [来源]: [浏览次数]:

10月25日下午,应西方语言学院邀请,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家协会专家会员、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的“高级研究学者”吴嘉佑教授在安徽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一楼报告厅进行了题为“屠格涅夫两首散文诗译读漫谈”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西语学院院长任良耀教授主持。

吴嘉佑教授,文学硕士,长期从事俄罗斯文学教学与研究,翻译出版译著4部,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邀参加由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俄罗斯室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并独立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屠格涅夫的哲学思想与文学创作》。

报告会上吴嘉佑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理论联系实际,从屠格涅夫的两首散文诗(《真理与正义》和《门槛》)入手,分别就国内长期以来误译和误读现象进行深度剖析,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指出,翻译文艺作品有两大误区要注意避免,一是不能人云亦云,应具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能力。《真理与正义》这首诗的诗名中“真理”的翻译就曾被大师级专家误译,所以在翻译时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屠格涅夫的唯物主义倾向和个人背景。二是不能片面分析文艺作品,应辩证地分析作品。《门槛》的误读是由于翻译者所处的政治环境和对屠格涅夫个人的政治立场和派别的错误判断所造成的。屠格涅夫虽然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但他的诗歌中也存在浪漫主义元素,《门槛》中采用的象征手法就足以证明。屠格涅夫虽然反对当时陈旧腐朽的社会现状,但他也反对暴力革命,所以诗中的女性并不是当时的俄罗斯女革命家扎苏里奇。

吴教授还提到正确解读原著作者的真正思想,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求译者有较高的翻译和理解能力。二是要求译者有严谨的求知态度,不应只翻译书本上的字句,更应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三是不应片面的把文艺作品区分为某一流派或某一主义,应全面、辩证的分析和剖析这一作品及作者的立意。

讲座中吴教授儒雅的气度,严谨的论证,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都给西语学院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现场热烈的互动和深度的探讨更是引发了广大师生的阅读原著的兴趣和批判精神。

讲座结束之际,任良耀院长代表西语学院师生向吴嘉佑教授致谢,对讲座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对西语学院全体教师提出了加强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的要求。他特别强调要学习吴教授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批判精神,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和小处着眼切入,全面辨证分析的科研方法。要学会举一反三,在科研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将西语学院科研工作推上层楼。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撰稿: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