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奖助工作 >> 正文

【转载】《文明是罚出来的》、《罚出来的文明》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4-11-26 [来源]: [浏览次数]:

人民日报:文明是罚出来的

(北京 常玉生)

本人在德国工作期间,曾陪同国内去的代表团参观博物馆,团长突然跳过隔离绳照相,刺耳的警报声立即响了起来,几名工作人员马上跑过来制止,现场的各国游客一阵惊恐。

回国后刚好我的孩子要到德国留学,出于“职业习惯”,我对他进行“出国教育”。内容是:国外不同国内,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规矩,特别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团长跳隔离绳”当然是其中最经典的“案例”。5年后,孩子学成回国,我为他在德国养成了良好习惯而高兴。不料第一天带他上街就吓了我一身冷汗。他见斑马线就走,险些被急冲过来的汽车撞倒。我一把把他拉了回来,高声呵斥:“这不是在国外!”为让他尽快适应“国内环境”,回家后我马上给他上“回国教育课”:你要“回乡随俗”,别太讲规则,别太讲认真,千万别管闲事……说着说着突然感到不对劲儿,发现许多“回国教育”的内容与“出国教育”的内容正相反。看来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文明守法方面“海归派”也有个“水土不服”的问题。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国人文明素质的一大缺憾。无论以提高文明素质为内容的“出国教育课”,还是以降低文明素质为内容的“回国教育课”,都反映了当前一些人文明的失范。

“文明是罚出来的”。同样一群人,换个管法就换个面貌。无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文明素质的高低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造就的。文明教育固然重要,但不懂可以教育,懂了不做就要罚,重罚是最好的教育。国外的文明教育主要针对未成年人或新规则,像“跳隔离绳”的事儿在幼儿园里都不会发生。没有文明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宽容违纪违法与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无论美国、德国还是新加坡、韩国,公民的文明素质都是用法律教育出来的,也就是“罚出来的”。德国每个公民都是“警察”,见到不文明的事就管,你不服他就报警,警察为文明“做主”。在这样公正的环境里,文明是一种财富,不文明处处碰壁,甚至付出代价。

“公正是文明的基石”。在决定公民文明素质的种种因素中,公正是不能被忽略的。没有公正,文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是中国人的文明素质低,而是被人为搞低了。不解决社会公正问题,一味指责“中国人的文明素质低”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公正的。

“法律是文明的保证”。公共秩序是硬标准,公民的文明素质也要有硬条件。文明道德要靠法律保证,而不只是提倡、引导的问题。任何人的个性、习惯、自由、权利都不能建立在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这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准则。文明守法应当是公民的终生习惯,公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关键在平时,在细微之处。

真的希望国人早日不再需要文明启蒙似的“出国教育”和令人尴尬的“回国教育”。

来源:http://news.qq.com/a/20061031/000997.htm

罚出来的文明

(少波)

到过新加坡的人,莫不为这个花园式国家所倾倒,其城市清洁文明的环境,令人为之赞不绝口。据介绍,新加坡政府为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优美清洁的环境,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其中许多罚款十分具体。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全年绝大部分时间天气炎热,所以开放冷气的场所很普遍。为了保持空气洁净,政府明文规定,禁止在任何开放冷气的场所吸烟,违者罚款500新元;行人过街闯红灯或不走斑马线,罚款20新元;在地铁车厢内和公共汽车内吸烟罚款1000新元;随地吐痰处罚70新元;乱丢废弃物或罚款500新元、或罚扫大街半日。此外,还有一项很特别的规定,不许在公共场所吃泡泡糖和口香糖,并下令禁止生产和进口,这是由于泡泡糖等的残渣难以清除,违反者将受重罚。新加坡交通发达,但却很少堵车,交通事故也少,这是因为管理严格。根据规定,每个司机在两年中共有24分,如果违章,将被扣分,闯一次红灯扣4分;开车时打手机扣9分;不系安全带除扣4分外,还要罚120新元;汽车乱停放者罚70新元等。当24分被扣光后,驾驶执照即被吊销。许多司机如实说:他们都很遵守有关规定,但若不重罚,就不会这样!

可见,重罚,对于增强市民文明行为的自觉性十分关键。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让公民提高道德水平,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与较为健全的法律法规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特别是对违规者进行重罚是分不开的。

事实证明,重罚出文明。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严罚所培养出来的,是长期严格管理而水到渠成的结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向新加坡学习,对缺乏公共道德行为的各种陋习增大罚款力度,并长期坚持从严处罚,使人因罚而畏,这样,才会形成文明的道德习惯。

来源:http://epaper.qingdaonews.com/html/qdrb/20110428/qdrb246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