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题记
读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捧着语文老师打印给我的那本“古今名句”,饶有兴趣地读着这句话,顺手用红笔圈下。那年,我初二。
少年十五岁的天空,依旧那么明朗。时而渴望横刀立马的潇洒,时而憧憬广陵一曲的写意。不囿于现实,不没于悲伤。没来得及怀疑的纷繁童话,以及刚刚萌芽的年少轻狂,分庭抗礼般地缠绕在心间疯长,点缀着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的张扬青春。那不妨,把这片天空,称之为“梦想”。
是的,如上。那时的我也仅仅是觉得这句话颇有诗意而已,不曾想去探究它所包含的真理。那个年纪的梦想,只是不明所以的,陌生又熟悉的词汇罢了。这句看起来很高端的话,在我的天空里,可有可无,不失荒唐。我读它,背它,一遍又一遍,可能只是为了获取他人的赞许与倾慕,抑或是有意的炫耀。而我更没有想到的是,它会贯穿我的青春,我的生命。
懂
高中的第一个班主任依旧是语文老师,第一节课依旧是班会。可能是这种“依旧感”加上优越的成绩。让我死心塌地的沉迷在我的天空。被梦想的藤蔓拥抱着,安逸而无虑。
那节班会,那个五十多岁了仍然嬉皮笑脸说话的班主任和我的对白,填满了我三年后人生路上的坎坷,代价是我进退维谷间的懦弱停留和无知沉沦。安于现状的满足,现实与梦想的无奈疏离,捆绑着我。何曾想,再次启程时,早已物是人非。
他说,诗经里面有句话,我现在送给你们,希望你们三年后能够原原本本的还给我。他说,靡不有初......正在和美女同桌聊天的我,脑抽地打断了他:“鲜克有终。”透过他的镜片,那一抹惊艳诧异的目光让我无比满足。他调整了一下站姿,笑着说,你来为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吧。这次轮到我诧异了,“我……我不会”。他依旧微笑着,推了推眼镜:“所有人开始都做得很好,却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最后”。我似懂非懂的点头,似懂非懂的继续我的生活。
一种莫名言状的欣喜充斥着我的高中生活。第一次逃自习,第一次去网吧,第一次谈恋爱。每一次的窃喜后来都会演变为光明正大的抗争。逆反的青春期,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我们自相残杀,又难舍难分。
结果是我让他失望了,让所有人失望了。我没能“有终”。我的中学生涯像一部极尽炒作却票房惨淡的中国电影。在它惨淡落幕的那一霎,我突然意识到,那种莫名言状的感觉不是欣喜,而是恐惧。我仿佛听到了,他三年前对我说的那句话,藏在笑里的那句话,我似懂非懂的那句话。
他说,你可以做的更好!
悟
二零一五年十月四号,我在安徽外国语学院。我坐在图书馆二楼的椅子上,目光注视着在拥挤人群中为我报名的,脊背不再挺直的父亲,心中五味杂陈。仰头望天,无语凝噎。
是夜,九点半。湖边的“一双一对们”已然散去,星斗满天,明月千里,长椅上的我,思绪万千。家。我。未来。
西语学生会第一次大会,主席说:“善始善终!”醍醐灌顶般,我迅速收起正在聊天的手机,我望着自己的双手,是吧,这么多年了,该醒了。没有人知道那一刻我想了什么。只是,那天的我,少了一份轻浮,多了一份坚定;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沉稳;少了一份犹豫,多了一份果断。
我自己选择的路,死也要死在这条路上。梦也好,路也罢,向前走,不回头!
行
当提到未来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事业?爱情?家庭抑或生命?我的答案是,我没有未来,我的未来就是我的现在!
暑假工时,有幸听到了集团董事长主讲的公开课。原以为会是洗脑一般的长篇大论,陈词滥调。可是他一开口,就颠覆了我的无知。
你们有未来么?你们有明天么?你们下一秒还活着么?“咄咄逼人”的三个问句令人压抑的窒息。我不习惯被别人质问,于是我质问我自己。很奇怪,明明三个问题我都回答不了,但是我已经得到了正确的答案。那时我的心里烙下三个字:行动啊!
二十年,这是我目前人生的长度。听到的故事比自己的故事更多。当时大彻大悟,读完抛诸脑后。每个人都知道“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句话。那你是否想过这个“矮子”就是你自己。等终军之弱冠,慕宗悫之长风,心似宗悫,行如终军,善始善终,王道也!
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你就是打不败他。因为他脚踏实地,所以他每一步都不会失败。每一步像第一步那样踏下,走到最后,每一个脚印也会美丽如画。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现在就出发吧,一直走下去,谁会“无终”呢?
文 / 15级应用英语1班 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