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4日英语语言学院在“腾讯QQ”上举行教师座谈会,学院老中青23位教师在线参加会议,座谈会由副院长鞠红主持。会议主题是: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首先,鞠红指出我们赶上了教育改革的好时代,教育逐步向更科学、更本真的全人教育回归。对教师的评价将师德师风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对学生的评价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展开。理念的革新犹如大方向的指引,带领我们更好地前行。之后,各位参会老师献言献策,分享他们的教学体会和经历。
吴陈颖老师认为,面临着顺应时代发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要熟悉一些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以及一些微视频的制作等。通过这些微视频,可以传播中国风俗文化或者一些与课堂话题相关的内容。对学生的评价,吴陈颖老师觉得应该在课前、课中、课后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融合评价活动,可以通过一些网络平台的方式给学生做出点评,使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达到有效的结合。
赵传银老师建议把课程思政内容纳入评价内容,不仅是学生课内思政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还有课外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兴趣和关注以及实践。学生在音乐、设计、绘画等方面的天赋展示等,课堂分享的PPT制作技能、小视频制作等都可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
翻译教研室洪亮老师建议由英语社团牵头,每周组织英语角活动,同学们可以练口语,可以跟外教交流,可以分享最近的学习心得和生活。班级可以由班干早上带领大家晨读,这样很多同学可以早一点到教室,有组织地进行晨读,开启一天的学习。
蔡常石老师分享了她对教育评价改革的理解以及教学经历。她认为师德师风要从教师个人做起,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最好的模范。教师需要不间断地自我学习,包括英语学习、教育学学习、心理学学习,从思想和行动上实现自我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样才更有可能去影响学生,因为学生只能被影响,不能被管制。蔡常石老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和热。她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生微信群,经常在群里分发自己制作的小奖品,如书签、书籍、小手工,给每个值得鼓励的学生以精神鼓励。同时,利用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尽所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各种难题。疫情期间线上授课,每次上课前蔡常石老师都利用几分钟时间带领学生做自我关怀练习,让大家的心保持正念,更好的回归课堂。
林玉彭教授从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两个维度探讨,认为
对教师来说,除了教学科研方面的评价之外,还应该将教师的公益方面的工作、教师育人方面所做的工作纳入其中。对于学生来说,应该鼓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除了学业,还应关注他们的正确世界观思想品德的培养。
徐晓艳老师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方式综合全面的评价学生的方方面面。她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跟老师的互动,互动的前提应该是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可以让学生深思的问题,激发他们回答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如果课堂上能够有更多的互动的话,学生的这种胆量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发。
崔海光教授认为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应从两个方面考虑。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面,需要从“三进“内容融入和思政教育质量方面来评估教师是否熟悉理念、针对性强,挖掘契入点是否自然融入、具技巧性,是否能启迪思维、重视能力训练,是否能贯彻“三进“思政内容。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崔海光教授建议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应有“三进”思政内容,课后作业补充“三进”思政内容,甚至在考试、测验中也可以考虑融入“三进”内容。
蔡牡丹老师倡议加强以学生为中心,辅导员-学生-教师这样三位一体的联系,以增加对学生多样化的评价,从而能够彻底打破“唯分数论”。王海瑞老师认为对于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耗时较多,这是我们需要思考讨论予以改进的问题。
陈玉洁老师建议引入3款软件解决学生测评的问题:第一款是在线批改大学英语写作和翻译的软件(手机app和线上平台均可),学生可以随时就app上任课老师发布的话题作文进行写作,写作完成并提交后,软件平台能很快给出批改,尤其是学生的基础语法错误,让学生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问题。第二款是外语口语跟读软件,学生手机或者宿舍电脑可以安装,在课后可以随时练习口语,进行英语口语模仿、配音等口语表达,同时能看到自己的在线分数。第三款是大学英语实践课程软件,每学期每个学生必修一定的口语和翻译实践课程,系统在线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打分,学生可以多次使用这款软件刷分,最后成为本学期实践分的一部分,从而给教师提供一手的学生口语能力的反馈。
夏婷老师分享了个人对“教学评价改革”话题的建议,认为除了传统的课内综合性评价,可以展开课外形成性评价活动。比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每学年招募搜集优秀事迹材料,评选校级或院级十佳大学生,并在宣传栏或相关信息网站报导优秀大学生事迹海报,并颁发证书或设置相关奖励,寻找青春榜样,汇聚成长力量。
最后,刘尚芬老师分享了她在学习通信息平台上如何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比如说课前提前思考回答老师预设的问题,然后课中老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讨论核心和重难点的问题,课后互动的完成度。平台上面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次数和参与的频率,可以记录师生互动交流环节。比如每一个同学课堂参与度,哪个环节得的分等都会有比较详细的体现。这种过程性的考核方法比较丰富。
如何使高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这需要一线教师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树立科学成才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撰稿:刘燕 审核: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