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英语语言学院有这么一批青年学生,主动请
缨,志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默默地诠释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用奉献精神在校园里描绘出最美的青春底色。
BY 马巧远
我在此次学校抗击疫情攻坚战中,积极配合学校防疫工作,并为防疫工作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和班长,我自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要起到带头作用,时刻听从党的召唤,于是我自告奋勇,担任起学校寝室送餐志愿者,两百多名同学口罩派发者,直到深夜。在我们班级集体隔离时,我保持镇定,有条不紊的引导大家有序排队,带领大家到达隔离点并引导他们入住。在隔离期间,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测温、派发盒饭、人数统计等日常工作。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共克时艰,同心抗疫,必将胜利!愿山河无恙,盼明月清风。
BY 李平凡
把一切简单的事情做好,即不简单。作为学生党员和班级团支书,我深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疫情面前显担当。在全面封校第一天接到志愿者的征集通知时,我积极响应号召,配合学校进行学生公寓配餐发放工作,维护相关纪律,尽我所能,力我所及。
把一切平凡的事情做对,即不平凡。在后续集中隔离时,我认真配合隔离点工作人员的所有安排,协调到点隔离同学的秩序,帮助工作人员统计人员信息,安抚隔离同学情绪,在共克时艰之际略尽绵薄之力,愿否极泰来,人间皆安!
BY 刘智伟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分昼夜的核酸检测,楼宇消杀让同学精神紧绷。我所在的3栋男生公寓是此次疫情期间情况较为严重的“战场”之一。大批同学的安康码变黄变红,整栋楼的气氛变得死气沉沉。正是有了宿管叔叔阿姨、辅导员们的贴心安慰和耐心劝说,安抚了我们大家的情绪,也借此点燃了我成为一位志愿者的愿望。在楼层长选拔中,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志愿者,领取到了防护服。这一套防护服就好像一份沉甸甸的担子扛在我的肩上。每天早上,我早早的穿戴好防护服,开始准备我的工作——将早餐悉数分配到五楼的同学手中。我和我的队友穿着厚重不透气的防护服搬运、敲门、分发。经过一个多小时我们才能终将一百多名同学的早餐分发完毕,回到自己的宿舍后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也早已湿透。因此,我更尊敬那些坚持在第一线的老师、工作人员们,我想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BY 庄雅欣
疫情期间,我是同学们暖心的助导,是老师和同学们沟通的桥梁,每天的工作是核对同学们的“两码”以及对接同学们的各项信息,认真完成线上工作的每一个表格,每一项文件,尽自己的力量做好助导的工作。同时,我也是小小志愿者,帮助宿管阿姨维持同学们日常生活秩序,乐于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作为一名学生,我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随意外出,积极完成学校的防疫要求。
我相信,只要大家配合学校的防控工作,保护自己,奉献自己,我们终会迎来雨后的彩虹。
BY 胡张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直到疫情来到身边,我才深刻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核酸检测、宿舍隔离等紧急通知让大家都变得紧张起来。当我接到学校招募志愿者的通知时,我第一时间报名,我想为学校抗击疫情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当志愿者的第一天,就是在楼栋里给大家送餐,维持秩序。或许听起来很容易,其实不然,人员聚集真的会让人感到麻木,那一刻我就深刻感受到了工作人员以及“大白”们的辛苦。每一个人都在抗击疫情,每个人都在坚守自己的岗位;封校不封爱,隔离不隔情,我相信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安外,一定会恢复往日的喧嚣。
BY 陈英杰
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我们都始料未及。但是,我知道我必须做点什么,所以首当其冲争做志愿者,想为大家服务。我协助楼管给各个寝室的分发食物,帮助同学们解决日常所需。刚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第一天时,我内心还是有些紧张的,担心自己有可能因遇到感染者而被隔离,甚至自己也成为感染者,但得到同学们的一声“谢谢”时,清楚的感受到原来为同学服务是一件这么幸福的事,而一开始我内心中存在的哪些紧张感也早已消失不见。现在我想说,我很荣幸能能够成为一名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志愿者,这将是伴随我终身的一个荣誉。
BY 王远
突如其来,近在咫尺,疫情就发生在了我的身边,让人措手不及。
面对这样的局势,总有一群“逆行者”挺身而出,老师,医务工作者,学生,无一例外,都参与到了此次抗击疫情的工作里,齐心协力,誓与疫情决一胜负。当宿舍群聊中征集志愿者时,我毫不犹豫报了名,在这个困难时期,如果一定要有人要做出贡献,我希望我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顶着高温,为同学们配送餐,上气不接下气,但听到同学们的一句“谢谢”时,我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恢复活力。在此次防疫工作中,我看到,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是局外人。中华儿女共患难,你许我春暖花开,我许你初心不改。
“青”力而为,战“疫”有我!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坚定的身影,但不只这些青年志愿者,还有众多同学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抗“疫”。英语语言学院的学子们,谢谢你们让我们看到了你们的坚守与奉献,更让我们看到中国青年的优秀与担当!

撰稿人:马巧远、李平凡、庄雅欣等
审核人:张文凤、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