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课程思政”线上交流研讨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2-16 [来源]: [浏览次数]:

 为确保21-22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根据学校要求以及学院安排,英语语言学院于2022年1月20日下午14:30组织了一次线上交流研讨会。

研讨会请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的6位“课程思政”授课教师:崔海光、徐桢、葛晓璇、洪敏、孙荣荣、刘玲玉,分别介绍和讲解自己如何在课程中融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思想,以帮助第二学期“课程思政”授课教师学习借鉴经验,提高认识和能力。

崔海光老师将“课程思政”教学体会总结为五点。一理论武装为先导;二教材研究是基础;三创新方法是手段;四灵活运用是关键;五活动操练保成效。崔老师指出我们要谨记习近平主席语录,熟悉我们的课本教材,将创新发展的理念贯彻与我们的课堂中,灵活运用我们治国理政的理念,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实现用习近平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提高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教学工作目标。

翻译专业徐桢老师就自己所教授的《翻译概论1》课程,分享了“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具体推进方案。徐老师首先在新学期开始时,就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相关内容及精神,认识到作为翻译专业学生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输出的责任与担当,并立下切实将所学予以应用的课程学习目标。在随后的翻译技巧讲解以及翻译实践部分的课程学习中,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名言金句的译例剖析及翻译实践,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翻译专业的课堂。

商务英语专业葛晓璇老师指出《国际金融(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了银行体系的运转和各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的政策来学习。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商务英语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葛老师分享了自己采取讨论的形式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引进导入到第四单元《中国人民银行》的教学中;以课前布置任务,课堂中小组分享的形式,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理念导入课程的第九单元《外汇汇率制度》的具体教学案例。

而洪敏老师更善于运用引导思考的方式在自己的课程中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理念。例如洪老师认为新学期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初心和使命,而结合他们学习的初心,再去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再例如由学习企业的社会责任,去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关于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中长远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作为学生的可做贡献。

孙荣荣老师以自己第一学期所教授课程《高级英语1》分享了具体“课程思政”教学实例,并就2021-2022第二学期将教授的《英语报刊选读》课程,谈到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将针对不同语篇形式,结合最新的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和特写文章,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采用习近平治国理论专题讲座和章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中融入或嵌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内容,使学生分专题掌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主要观点与论断。

刘玲玉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分享了自己做好“课程思政”课堂的心得建议。一、课前深入研读教材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容;二、丰富教学手段,例如通过阅读专题中的重点段落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该专题中重点句子的英汉互译,以及播放短视频、图片,让学生们进行头脑风暴。并指出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及时融入课堂,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深刻认识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本次研讨会的6位分享教师涵盖19级20级的3个专业6门课程,六位教师的精彩分享反映了我们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理念认识的高度,对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分析的深入,以及用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实践活动的热情,并给第二学期的“课程思政”授课老师们做了好的榜样和传授了宝贵经验。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课程思政”的展开是我们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途径,落实好“课程思政”工作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有着重要意义。

撰稿:刘燕 刘芳 审核: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