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13级英语1班召开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9-27 [来源]: [浏览次数]:

社会的高速发展背后隐藏着人们丑陋的欲望,短信诈骗依托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盛行屡屡发生。针对信息安全问题,9月18日下午3点,西方语言学院13级英语一班全体学生在二教301开展了一场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主题班会。

首先班长林华华同学提出疑虑:“短信诈骗是通过什么媒介来达成目的呢?小组讨论认为:短信群发器是一个诈骗辅助工具,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商业化的运作,如“保险推销”。一种是垃圾短信,如:“中奖兑换”。以上的较低级的诈骗方式很容易就被识破了,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忽略屏蔽。

然而近期,短信诈骗又出新招,点开短信竟然自动发送。正是这种互联网使用的漏洞,让机主不经意间被诈骗。紧接着刘艳同学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相关诈骗的真实案例:“市民孙先生出于好奇,收到短信,点开链接后自动消失,却又自动转发好友。在接到诸多好友来电反映情况后,他意识到手机可能中毒,于是安装杀毒软件,查杀出一款名为“短信蠕虫二代”的病毒,经360手机安全中心查询得知,此类病毒不仅能向机主全部联系人发送带有恶意链接短信,还会窃取通讯录信息,进而推送大量虚假信息和广告”。听完她的讲解,台下一片哗然,同学们都惊讶于科技手段强大背后的负面影响,随后各小组纷纷讨论预防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良策。

那么,收到诈骗短信,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结合上述孙先生实例,同学们各抒己见,团支书程惠同学首先发言:我们应该树立信息安全防范意识,绝不轻易告知个人身份、银行卡号等任何有关个人信息隐私,汪益亲同学告诫大家:切记出于好奇点击、回复陌生号码短信。俞华同学还提供了一个举报中心:12321,该举报中心主要负责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

最后,辅导员对我们进行了深刻的电信网络安全教育,她告诫我们防范胜于侦破,比如网络购物时绝不用信用卡绑定、不轻信诈骗短信、单独使用银行卡交学费。如果遇到可疑情况,要第一时间向辅导员反映,并将范知识告知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学,共同抵制网络诈骗。

(供稿:刘艳 审稿: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