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三下乡”(五十五)——我校国际旅游学院“桑梓情深,繁荣寻梦”实践团赴小岗村看展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 时间:2025-09-04

为了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历程与乡村振兴实践路径,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8月13日至15日,国际旅游学院陈佳妮、甄东东博士带领“桑梓情深,繁荣寻梦”实践团,赴凤阳小岗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追溯改革根源,聆听历史回响

近日,实践团赴小岗村开展实地调研工作,首站抵达小岗村博士工作站。农业农村部小岗村培训基地执行主任、小岗村博士工作站站长雷松林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在随后的座谈中,雷松林站长结合生动案例与详实资料,系统回顾了凤阳县及小岗村的发展历程,尤其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在农业产业转型及特色农业发展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雷松林站长强调,小岗村在改革实践进程中孕育出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已然成为激励历代中国农民持续奋进的重要精神力量。实践团成员全程严肃聆听,认真记录,并就小岗村改革历程及精神内涵展开深入研讨,对农村改革的历史意义形成了更为深刻且全面的理解与认识。

23C5E

对话改革先锋,传承奋斗基因

怀着对改革先驱的深深敬仰,实践团成员专门拜访了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老人。在采访中,关老的话语质朴而有力,透露出不屈的决心。他还亲切地寄语青年学子:“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敢闯敢试’的精神绝不能丢弃。希望你们这些年轻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能敢于思考、敢于行动、勇于创新,活出自己的价值。”实践团成员与关老就改革的初心传承、青年的使命担当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纷纷表示,深刻体会到改革成果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的决心。

探访电商基地,洞察发展新篇


随后,实践团走进小岗村电商直播基地,实地调研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据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该基地依托凤阳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农产品电商助农孵化工坊”建设,总投资达500万元,坐落于安徽农垦小岗生态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内,总面积1000平方米,设有直播带货区、电商展示馆、产品仓储区等功能区域,为小岗村特色产业发展搭建起数字化平台。

目前,基地通过整合小岗蒸谷米、精品葡萄、农家酱菜等本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力培育本土直播带货人才,已构建起“线上推广引流、线下产销对接”的完整产业链模式。同时,基地还开发了小岗元素冰箱贴、纪念邮票等文创产品,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提升小岗村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积极参与两场直播带货体验活动,通过镜头向网友热情推介小岗特色产品,亲身感受数字技术为乡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活力。

28809

感悟奉献精神,汲取前行力量

实践团最后一站来到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展馆内,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一段段影像资料,全面展现了沈浩同志扎根小岗村6年,带领村民修路、建厂房、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奋斗足迹。

在“村民摁手印挽留沈浩”“沈浩病逝前在村民请愿书上签字”等照片复制件前,实践团成员久久驻足。大家纷纷表示,沈浩同志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他的崇高精神如同灯塔,始终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乡村建设、奉献基层一线。作为青年一代,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此次活动中,实践团通过“追溯历史+观察现实+学习典型”的方式,深入理解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历史地位,以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此次小岗村实践之行,安外实践团既读懂了农村改革的历史逻辑,也筑牢了青年的使命担当。未来,国际旅游学院将深化“实践育人”,常态化开展基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服务乡村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文字 : 李海南 王梓桐 图片 : “桑梓情深,繁荣寻梦”实践团 编辑 : 刘若晞 毕静 李小雨 一审 : 张华 满德慧 邹舟 郑心茹 二审 : 盛万峰 三审 : 于焱)

Copyright © 2002-2020 版权所有:安徽外国语学院 皖ICP备120177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