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共青团引导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推动青年学子在基层服务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6月24日,安徽外国语学院“宾至如归志愿团”联合汪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关工委及双墩镇社工站,共同开展“关爱老人 温暖相伴”大学生调研慰问行动。

活动期间,实践团队以需求导向为原则,通过前期调研精准对接老人实际需求,为乡村独居老人送去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在慰问过程中,团队成员与老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其生活状况与情感诉求,切实将物质帮扶与精神慰藉有机结合,有效传递社会关怀温度。


随后,志愿者们对老人居住场所开展系统性环境整治工作,通过门窗清洁、杂物规整、内务整理等具体举措,改善老人居住环境条件。经过专业化改造,老旧农舍的居住安全性与舒适度得到显著提升,为老年人营造整洁宜居的生活空间。
在慰问活动期间,团队专程拜访退伍老兵刘永才。其19岁投身军旅,历经陕西文水县专项学习、老挝柬埔寨边境戍守等重要历程,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重型火炮操作手。


在座谈中,刘永才以亲身经历讲述艰苦作战环境下的军旅岁月,生动展现革命先辈不畏艰险、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临别之际,团队成员以庄严军礼致敬,老兵郑重回礼,两代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令人动容。此后,实践团队通过分散走访形式,累计完成对12户独居老人的深度探访,以脚步丈量民情,以倾听传递关怀。
随后,团队分散走访其他老人家中,以脚步丈量乡村,倾听独居老人心声。无论卧病在床或行动不便的长者,都因年轻人到访展露笑颜。老人眼中的欣喜,坚定了同学们前行脚步,也让大家领悟到陪伴独居者的意义 。



在活动结束后,受访老人从庭院中摘下栀子花赠予志愿者们。这一质朴而真挚的回馈,不仅是乡村老人对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情感回应,更彰显了新时代社会关爱行动中服务与被服务群体的良性互动,成为校地共建实践中双向赋能的生动注脚。
此次活动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青年志愿者们在服务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为老人带来了温暖与希望,提升了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双墩镇社工站站长表示,未来将联合安徽外国语学院打造“银龄陪伴”长效机制,推动大学生志愿者与独居老人结对帮扶。
我校实践团队以切实的行动,彰显了新时代敬老文化的内涵,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例。安徽外国语学院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校地合作机制,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打造“银龄关爱”等特色品牌项目,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与乡村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撰稿 :姜夏雨 王子欣然 姜涵雪 王梓桐 图片:宾至如归志愿团 审核: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