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团总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我省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 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贡献,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团省委拟联合省教育厅、省科协、省社科院、省学联共同举办第九届 “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便于各高校提 前做好备赛事宜,在正式通知下发前,就大赛有关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竞赛组织
本届竞赛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社科院、省学联 共同主办,安庆师范大学承办。竞赛成立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组织员会 和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成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竞赛的组织、宣传、活动安排和会务等工作; 成立竞赛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负责竞赛作品的评选审 定工作。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团省委学校部。
三、竞赛时间
2021 年 3 月至 5 月。
四、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1.凡在 2021 年 6 月 1 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在皖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在 2021 年 6 月 1 日前两年内完 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 集体作品。
3.每个学院选送参加决赛的作品总数不得少于 1 件。
4.参赛作品必须于申报前将作品项目名称、参赛学生和指导教 师等关键信息在校内官方网站主页上进行不少于 5 天的公示, 并将公示截图随作品一同报送。多个学校学生合作申报的项目,须注明学生、学校信息并在学生所在学校均进行公示。
5.其它参照《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章程》第三章执行。
6.参赛作品和作品申报书分别报送电子版 1 份、纸质版 6 份; 参赛作品和作品申报书分开装订,参赛作品中要隐去学校信息和 指导老师信息,并于 4 月 12 日前按要求报送校团委邮箱 2354110045@qq.com。
五、竞赛安排
本次竞赛依然采取学校和省两级赛制。参赛者向本校团委提 出参赛申请,申报参赛作品,经过学校预赛选拔后,统一报送作品参 加全省比赛。
1.校赛:4 月上旬前各高校自主完成校赛, 推报参加省赛 的作品于 4 月 16 日前报送安庆师范大学团委,每件作品指导老 师不超过 3 人,报送省赛作品指导老师和作者一经报送将不得 更改。
2.复赛:4 月中旬。评审委员会将通过对作品申报书进行 全面、严格和公正的评审,决定入围决赛的作品名单,并于 4 月 下旬公布。
3.决赛:5 月中旬。各高校入围决赛的团队对作品进行充 实完善,并将完善后的作品报送安庆师范大学团委。终审决赛结果 揭晓后,组委会将公布成绩并进行表彰奖励。
六、评审奖励
1.评选作品的主要方式: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 为基本评判标准,大赛评委会负责终审并提出获奖名单。参赛的 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 6 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其中调查报告建议围绕发 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役行动等 6个方面进行选题)。为使这类作品能更好地结合社会实际,参赛 作品一般应在全国比赛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 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目》范围内选题。 具体评审办法参照《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2.本次竞赛的奖励办法:按进入终审作品总数的一定比例设 特、一、二、三等奖四个奖励等次。以作品获奖数为基础,以校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计分办法按《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第五章执行)。设“挑战杯”,授予 竞赛团体成绩最佳的学校,如遇团体总分并列第一,以获特等奖的 数量排序;设“优胜杯”,授予除“挑战杯”获得高校之外团体 总分第二至第十一名的学校。设“校级优秀组织奖”15 个,校级 优秀组织奖由竞赛组委会评定。
七、附则
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 投诉,竞赛组委会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 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励,重新计算作者 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如确认作品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该学校 团体总分为零,取消该学校所获得的“挑战杯”、“优胜杯”或 其他集体奖项。
八、相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团委要高度重视这项活动,将其列入本年度的重点工作。各参赛高校要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组成由院校领导牵头, 团委、教务、科研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
2.注重宣传,精心组织。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搞好宣传工作,使其在全校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要坚持育人宗旨,突出创新理念,发挥服务功能,精心组织安排好参赛工作。要向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物质技术支 持,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履行申报手续,选派专业教师对申报作品 进行指导,确保参赛作品创意新、立意高、质量好。各高校团委要 充分利用团组织微博、微信、掌上校园等平台,多渠道晒出参赛作 品,鼓励高校学生关注、转发,并关注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微信公众号(ahsxslhh),大赛组委会将适时开展线上活动,宣传展示获 奖作品和优秀成果。
3.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全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成功举办八届,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多项荣誉,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品牌活动。各高校要积极出台配套政策,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大赛中来,进一步扩大群众基础。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周林丽 仲甜
联系电话:0551-68589448
团委邮箱:2354110045@qq.com
共青团安徽外国语学院委员会
2021 年 3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