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社情,在实践中锤炼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校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泾脉文韵”实践队于7月8日满怀热忱地奔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正式开启了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精彩征程,准备在此挥洒汗水,贡献智慧,书写青春华章。

活动伊始,朝气蓬勃的文传学子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与深切缅怀,随即前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纪念地进行参观学习。团队于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纪念馆追溯烽火岁月,透过历史文物与场景复原,解码新四军战士“以牺牲赴使命”的精神密码;在新四军军部旧址及陈氏家祠堂,从建筑肌理与史料记载中,触摸革命先辈“于艰难中奋进”的信仰力量。

首先来到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纪念馆及陈列馆。这座纪念馆庄重肃穆,馆内陈列着大量与皖南事变相关的珍贵历史文物、详实的历史档案和逼真的场景复原。每一件展品、每一处陈列,都以无声却震撼的方式,诉说着那段发生在烽火岁月里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深刻展现了新四军战士们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顽强抗争。


随后,团队移步至新四军军部旧址及陈氏家祠堂。新四军军部旧址作为新四军历史上的重要办公场所,完整保留了当年的建筑风貌和历史印记,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新四军战士们战斗、生活的点滴故事。而陈氏家祠堂,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成为了新四军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团队成员们在旧址和祠堂中仔细参观,认真聆听讲解,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新四军战士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场红色历史的溯源之旅,更是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文传学子们以脚步丈量皖南热土,将革命精神的感悟投入到服务基层的热忱中。从红色文化研学到乡村振兴调研,团队以“历史传承者”与“时代建设者”的双重身份,在旧址斑驳的砖墙上读懂“初心”,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中写下“担当”。这既是高校实践育人与红色文化育人的深度融合,更是新时代青年以“三下乡”为桥梁,将小我融入大我,让青春在基层热土中绽放的生动诠释。
撰稿:章一凡
审稿:周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