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培养大学生自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观念,进一步明确当代青年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8月16日,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学院组建了暑期“三下乡”国经小分队赴安徽省铜陵市西联镇西联乡观兴村开展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理论普及宣讲活动。
到达观兴村后,国经小分队的四位成员首先去拜访了“中国好人”——汪世本。汪爷爷年过古稀,但谈及“乡野文化棚”的故事,他仍神采飞扬。2011年,汪爷爷在自己居住的农家小院里创办了一座“乡野文化棚”,说起开办“乡野文化棚”的初衷,汪爷爷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们富起来了,但是精神上还是很贫穷,打麻将、打牌成为了农村主要的消遣方式。我很痛恨那些聚众赌博的人,尤其是那些黑网吧,害的小孩都不回家,都变成网痴了。我想多一个文化棚少一个麻将室、少一个黑网吧,搞文化棚就是伸手拉他们一把,来了有书看有网上。”于是汪爷爷想到为村民创办一个文化活动场所,能使周围村民在空余时间有一个去处,使留守儿童有一个学习的地方。随后,汪爷爷领成员们参观了“乡野文化棚”,给成员们介绍了棚内的书画作品,并展示了其个人所获得的荣誉。


接着,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在乡野文化棚内开展了理论普及宣讲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倾听学习。宣讲活动中,汪爷爷强调了农民学习的重要性,农村文化中也应该有书香气,乡村也可以大放异彩。社会实践团成员们以党史学习、新时代乡村建设、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劳动者维权四个主题向村民们进行了理论普及宣讲,成员们在宣讲内容中提到,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关键的一年,乡村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


活动结束后,汪爷爷和社会实践团成员们进行合影留念。汪爷爷表示十分欢迎志愿者们前来参观学习,他希望“乡野文化棚”能够被更多人看到,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为乡村文化建设献一份力。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大学生们对我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深刻了解,同时,也将百年党史和党中央的乡村振兴好政策说给老百姓听,增强了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实践的信心和决心。
文字 | 国际经济学院
图片 | 国际经济学院
编辑 | 沐伟东
责编 | 任良美
校核 | 陈可
审核 | 仲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