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山河远阔,千里婵娟

作者: 时间:2025-10-06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

祭月作为民间过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逐渐演化为赏月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祈盼丰收、幸福

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由祭月而来

中秋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祭月活动,在唐宋时期定型,并在明清时期成为与春节齐名的重要节日。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民俗。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节日广泛流行于中国各民族及汉字文化圈的诸多国家。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因处于三秋之半而得名,部分地区则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在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一枚饼的千年演变

月饼起源于唐代,当时民间已有从事月饼生产的饼师,其雏形为圆饼。“月饼”一词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但宋代中秋节尚未将其作为必备食品。元代时,中秋节流行吃月饼且出现馈赠现象,明代以后,月饼成为中秋节的标配,清代中秋月饼的帮式基本形成。





主要流派

广式月饼:最早起源于广东,饼皮用糖浆调制,又称“糖浆皮月饼”,具有重油、皮薄、馅多的特点,代表品种有莲蓉月饼、豆沙月饼、五仁月饼等。 

苏式月饼:起源于苏州一带,用小麦粉、饴糖、植物油或猪油等制皮,皮酥松,有甜咸之分,苏式鲜肉月饼是其特色品种。 

京式月饼: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外皮主要以小麦粉、绵白糖、猪油等为主,甜度及皮馅比适中,皮薄酥软,层次分明,传统品种有自来红、自来白、提浆月饼等。 

滇式月饼:以云南为主产区,其代表云腿月饼,馅料包含云南特产的宣威火腿,味道咸香,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与饮食文化融合的体现。

天南地北,风味各异

中秋节:不止于赏月吃饼

从北方的兔儿爷,到南方的“树中秋”

各地区传统节目各有风味:

北方地区

北京:拜月、玩兔儿爷、放河灯。

河北:“中秋走月”,姑娘们结伴出行祈求美好姻缘。

山东:祭土谷神,晚上要喝“团圆酒”。



江浙沪地区

苏州:妇女会“走月亮”,在桥上“走三桥”祛病消灾。

上海:孩子们会用竹篾和彩纸搭“兔儿灯”,沿街巡游。

杭州:西湖泛舟赏月,还有吃“莼菜鲈鱼”的习俗。



华南地区

广东:除了赏月吃月饼,还会“树中秋”,用竹竿挂满灯笼。

福建:有“博饼”游戏,掷骰子赢状元,热闹非凡。

海南: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夜晚举行“拜月”仪式。



西南地区

四川/重庆:流行“打糍粑”,一家人合力制作,软糯香甜。

云南:彝族会过“跳月”节,围着篝火跳舞,青年男女借此传情。



港澳台及其他

香港/澳门:维多利亚港和澳门的夜景都是赏月胜地。

台湾:有“拜月娘”的习俗,还会吃“麻薯”。



几句贴心话

送给最重要的人

想发中秋朋友圈却不知道配什么文案?

这里有几句现成的

直接拿去用吧~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

中秋朗月照人间,五谷丰登庆稔年

月光拨开云层,奔向人间

如我穿越人海,归来故人边

月饼不管甜咸,总有人喜欢

朋友不管远近,总有人惦念

比如我,正惦记着你碗里的蛋黄莲蓉月饼

愿君如满月,光华流转,渐盈渐满

清辉洒落间,万事皆顺遂

既祝君安好,亦盼己康健

山河虽远阔,烟火映人间

又一年,千里共婵娟

撰稿:李小雨 

审稿:于焱

Copyright © 2002-2020 版权所有:安徽外国语学院 皖ICP备120177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