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一名学生。这几个月以来,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外,我还开始了法语的辅修。选择学习法语,起初是出于自身对法语的兴趣,其次在国际金融环境里,法语区国家在经济合作、贸易往来中的独特地位。我希望通过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能够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多打开一扇窗。

说实话,辅修法语并不轻松。尤其是在已经排满的专业课之外,再加上语言学习的压力,很多时候我也问自己:“我能坚持下来吗?”就像我之前对自己的评价,我常常以“不敢”开头,以“放弃”结尾。法语语法复杂、发音细腻,很多时候我都在反复练习却还是说得磕磕绊绊。但这一次,我不想再轻易放弃。

学习法语这几个月,我渐渐体会到语言和经济金融其实是相通的。它们都需要逻辑、结构和反复的实践。我也意识到,学习语言不仅仅是为了实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它要求我放下“完美主义”,敢于犯错、敢于开口。这一点,恰恰是我过去最欠缺的。它要求我更加注重细节、更有耐心,也更敢于在不确定中尝试表达。对我来说,这不只是一门语言课,更是一种性格的磨练。我依然会紧张、会犹豫,但至少,我开始愿意接受这种“不完美但持续进步”的状态。回首这几个月,法语辅修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也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我明白,真正的成长源于主动选择与坚持,而语言,正是一条需要勇敢走到底的路。
最后,我想说,辅修法语虽然时间不长,但它让我更清楚地看到——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个人成长,都需要主动迈出那一步。我不敢说我已经变得多勇敢,但至少,我在尝试。我也希望将来能把自己所学的经济金融知识与法语能力结合起来,去看更远的世界,理解更复杂的经济现象。
作为一名大三英专生,选择法语辅修的初衷,是想打破“单一语言工具人”的局限,却没想到这段学习经历,不仅给了我语言能力的延伸,更重塑了我对“语言学习”的认知。
一开始接触法语,我差点被“劝退”。在我们的英语学习中说英语不用管名词“男女”,但法语里“桌子(la table)”是阴性,“椅子(le fauteuil)”是阳性,阴阳性记不准,就不能进行性数配合,就学不好法语。最搞笑的是刚学的时候,总把法语往英语里套,比如想说“我是学生”,直接按英语“I am a student”译成“Je étudiant”,结果老师指出来:法语里名词必须带冠词,得说“Je suis étudiant”。所以说在法语学习中也特别要注意冠词的用法。
其实,法语还帮我学好了英语。比如英语的“library”,法语里是“bibliothèque”,查了才知道都源自拉丁语“书”的词根;咱们背专四单词时头疼的“ambiguous”“communication”,原来都是从法语来的。对比着学,不仅记单词更快,连英语的语法逻辑都更清楚了。上次我帮老师整理法语资料,还顺便巩固了英语同类表达,感觉两门语言互相搭了个“助力桥”。
对还在犹豫是否辅修小语种的英专同学,我想说:别怕跨出舒适区,当你在英语之外多掌握一门语言,你获得的不只是一张证书,更是看世界的另一个视角。

这段法语的学习经历,不仅让我掌握了一门新的语言技能,更让我收获了成长和自信。它让我明白,只要有兴趣、有毅力、有方法,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法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选择辅修法语,对我这个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场充满挑战却也格外值得的旅程。怀着对外贸行业的热爱与向往,我希望能借助法语这座桥梁,在未来触及更广阔的市场与文化,让语言真正成为连接世界的工具。

虽然现在我的法语还处在"蹦单词"阶段,远达不到流畅表达的水平,但学习过程却充满惊喜。风趣的外教课堂让我们在轻松氛围中敢说敢错,各位老师的生动教学让语法词汇不再枯燥。每节课都是一次语言与文化的双重探索,让我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法语背后的文化与思维魅力。
我在每一次听力,每一次阅读,每一场会话中,慢慢构建起对另一种语言系统的认知,也更坚定了自己走向国际舞台的信心。这段学习经历最宝贵的,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跨文化视野的开阔。愿这段学习的时光成为我青春中又一笔鲜亮的注脚——不畏尝试,不负热爱。
(文字 :潘锐 武琳君 马超 杜鑫晟 方若琦 图片:潘锐 武琳君 马超 杜鑫晟 方若琦 编辑 :戴瑶茗 李小雨 毕静 审核 :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