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7月8日,安徽外国语学院新程探索小队奔赴泾县“红旅小镇”,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三下乡”红色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实地参观与学习,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足迹,深刻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7月8日早晨泾县新程探索小队来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拾阶而上,“神道“九十节台阶,象征着九千战士分成三个纵队北上抗日。后到达主碑纪念广场,尽管烈士纪念碑和墓碑正在维修,但陵园内黑色磨光花岗岩上“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 十二个大字依旧醒目,洁白而纯净的汉白玉花环,恰似先烈们高尚品质与不朽精神的象征。同学们整齐列队,庄重默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默哀毕,大家纷纷驻足于周恩来同志的挽诗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那充满着敬意与痛惜的文字,仿佛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同学们细细阅读,字字入心,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在对革命先辈英勇无畏事迹的追思之中,先烈的遗愿终化为恢弘的现实。那些忠骨虽埋于青山,但他们的英魂却在这绿水间被后人永远铭记。
7月8日下午小队奔赴云岭,到达新四军军部旧址,广场上笔直矗立着巍峨耸立的叶挺像,雕像的底座之上,是叶军长简洁而有力的字体:“抗战到底”,使在广场前驻足瞻仰的人们在七月骄阳下,寒毛竖起,肃然起敬。队伍走进军部,聆听1938年至1941年间这支英勇的人民军队在皖南大地浴血奋战的壮阔历史,体会到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不畏艰难、浴血奋战的牺牲精神。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随后,参观了司令部旧址“种墨园”、云岭碑园和“大夫第”。讲解员介绍,“种墨园”整体结构宛如船形,上方设有天井,是典型徽派建筑,既具通风采光效果,又蕴含着“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美好寓意。他着重强调,“大夫第”的水墨花砖墙具有千年不沾灰、不结蜘蛛网的特点。

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家不时驻足,细细品味着每一个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这次旅程不仅让大家对新四军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每一位参与者心中都充满了对先辈们的崇敬之情和对祖国深沉的热爱。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够以青春的热血浇灌着理想之花,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强盛的征程,努力成为有担当、能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期待在未来,有更多的安外学子能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文字:张芷菡 童玲颖 图片:陶思缘 马玉蝶 梅玉兰 编辑:董伟伟 一审:张滢 邹舟 二审:盛万峰 三审: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