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三下乡”(四十七)——我校“灵韵知行,韶光筑梦”三下乡实践团赴灵城镇鹿鸣社区与和润佳园小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 时间:2025-08-25

为切实践行“知行合一”的校训,使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增长才干,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际成效,让青春担当真正深入基层一线、融入社区治理,8月4日,安徽外国语学院“灵韵知行,韶光筑梦”三下乡实践团联合灵城镇鹿鸣社区与和润佳园小区,创新开展“安全知识进万家”系列宣传活动。

队员们首先采取“防溺水”和“反诈骗”同步推进的策略,在社区网格员及物业人员的带领下组成两支宣传小分队,针对“一老一小”群体开展精准服务。面向儿童,队员们设计“防溺水情景课堂”,通过手绘漫画宣传单演示溺水自救步骤,借助“你问我答”游戏帮助巩固知识,现场20余名儿童均掌握了“六不准”口诀;与乘凉的老人交流时,队员们运用方言进行宣传,结合老人常遇到的“保健品诈骗”“冒充子女借钱”等案例,总结出“记住三个‘不’:不轻信、不转账、不泄密”的通俗口诀,强化老人的反诈意识。

辖区派出所社区民警王士洋关于“黄赌毒”的宣讲打造了“警示课堂”。他结合社区曾发生的真实案例,剖析“黄赌毒”对家庭和谐与乡村振兴的破坏性,当讲到“一人涉赌,全家返贫”时,现场居民纷纷点头认同,并主动询问举报方式,形成了“全民监督”的积极氛围。

在与社区网格员入户排查飞线充电的过程中,队员们既承担“宣传员”职责,也履行“学习者”义务。网格员用简洁语言讲述张阿姨家电线老化的整改办法,让他们明白基层工作既要懂政策也要通人情,服务基层是双向互动。实践团的成员们通过对接居民需求、学习基层治理经验,实现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提升,通过这些活动既向社区传递知识,队员们也能从社区获得成长经验,加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此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推动4处安全隐患完成整改,不仅强化了社区安全保障,更体现了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担当。活动中,安全知识从书本上的概念转化为老人能听懂的方言讲解、孩子愿意参与的互动游戏,“学用结合、以行践知”的信念,落实在走遍社区楼道的行动中、回应居民需求的交流里。活动做到以“知”为基础、以“行”为关键,响应“建设平安乡村”的时代号召,以青年的担当巩固基层安全基础,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落实,让青年力量在服务基层的实际工作中发挥实效。

社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深化与“灵韵知行,韶光筑梦”三下乡实践团的联动合作,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惠民服务等领域,共同策划实施更多贴合实际、注重实效、兼具人文关怀与鲜明特色的实践活动。此举不仅是对校地协同服务基层模式的深化探索,同时也是以实践为纽带,将青年智慧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的重要举措,对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增强惠民服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具有深远意义,更为青年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在服务中践行社会责任搭建了坚实平台,推动形成“实践赋能基层发展、基层滋养青年成长”的良性互动格局。

(撰稿 :李小雨 付梦瑶 谢欣妍 黄盼盼 郭文慧 图片 : 付梦瑶 谢欣妍 王丽 黄盼盼 亢浩燃 审核 : 于焱) 

Copyright © 2002-2020 版权所有:安徽外国语学院 皖ICP备120177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