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乡村儿童的假期生活,借助青年实践力量助力社区建设,推动形成教育支持与社区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7月8日至15日,安徽外国语学院与安徽医科大学联合组建的“岐黄双语支教队”前往安徽六安叶集区三元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深入三元镇走访慰问老党员,听取他们讲述镇区发展历程与入党初心。其中,一位在绿化岗位上默默奉献30年的老党员的事迹,尤为令人动容,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在叶集红色文化馆的调研,支教队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当地儿童开设了严肃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课程。课堂上,他们生动地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引导孩子们铭记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支教团队前往幸福里老年公寓进行探访,他们组织老人进行健身操活动,并为老人们演唱歌曲,用青春的活力为老人们带去了欢笑与温暖。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薛克剑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三元镇在政策支持下,交通、绿化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对“一老一小”群体的关爱,正在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创造更加舒适和幸福的生活环境。


实践团开展生态环境专题调研,深入农田采访轮作农户,了解稻田共生系统;探访辣椒基地,了解其克服困难、实现多元化种植的转型过程。调研所见印证了当地对生态保护的重视。支教队还将环保理念融入课堂,引导孩子们用彩泥创作“心中的美好环境”。

实践团探访市级非遗“空心挂面”传承基地——“守面人”工厂,了解桑家三代的坚守历程,观摩“空心面吹泡”技艺。队员们走进非遗直播间开展带货直播,以实际行动助农惠农。同时,支教队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开设礼仪文化课,向孩子们教授传统礼仪与生活六礼,提升其文明素养。

支教团队的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孩子们设计一系列健康科普课程。“我的自画像”心理课堂引导孩子们通过绘画表达自我;胚胎发育课揭开生命孕育奥秘;医学发展史课程则让孩子们了解医学进步历程,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开营仪式借助趣味破冰游戏,快速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孩子们在折纸课上体验传统纸艺的创造乐趣,在植物拓染课上用树叶、花朵敲拓出自然的色彩与形态,感受动手创造的魅力。

“岐黄双语支教队”精心设计的“七彩+N”多元化实践模式,不仅丰富了三元镇儿童的暑期生活,提升了综合素养,也让青年学子深入感知国情社情,锤炼实践能力,深化家国情怀。从红色寻访到非遗直播,从医学科普到环保实践,活动是知识传递、文化交融,更是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期待未来,支教队能继续创新实践,为乡村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加持久的青春动力。

(撰稿:汤振宇 吴丽艳 郭文慧 图片 :王浩天 王文萱 张紫婼 红色文化馆志愿者 审核: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