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政府关于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号召,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并传承红色精神,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务学院的实践团队“写的都对”队,于6月21日至24日前往芜湖市湾沚区的沙墩村,开展为期四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包括乡村振兴经验学习、红色教育传承、民生走访、生态旅游调研以及安全宣传等多项内容,青年学子们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的发展。
党建引领产业兴,红色故事铸初心
活动伊始,实践团队在沙墩村党总支书记陶文俊的带领下,深入学习乡村振兴经验。据陶文俊书记的介绍,沙墩村近年依托党的思想引领和群众的行动,推动产业结构与科技种植双重改革,将传统水稻种植改为种植莲藕,极大提升了土地效益,打造出完备的生态旅游产业链。现如今,沙墩村已蜕变为“省法治示范村”“省旅游示范村”“共同富裕小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下午,参战老兵缪崇华(汽车兵)与戴海水(通讯兵)以亲身经历向志愿者们讲述两次参战故事。缪崇华回忆起运输线上的生死考验,戴海水则生动地描绘了通讯联络中的惊险瞬间。他们反复叮嘱青年“学好知识、报效国家”。这些质朴而深刻的话语让在场人员深切体会到和平年代的珍贵。青年们不仅深刻感受到红色精神的传承意义,更坚定了用知识建设祖国的决心。

民生走访察实情,生态文旅焕新颜
22日上午,团队走访沙墩村五保户,详细询问养老保障、医疗服务等政策落实情况,记录下居家照料、生活物资需求等具体诉求,以“零距离”沟通感知民生温度,为后续帮扶工作奠定基础。
下午,在陶文俊书记的引领下,团队实地参观了沙墩百鸟滩、金沙河、莲藕塘、荷花塘等生态景点。连片的荷花绽放于湿地,百鸟翔集的自然画卷与乡村旅游步道相映成趣,直观展现了沙墩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实践成果,让同学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安全防线齐筑牢,清洁行动助振兴
6月23日,实践团队聚焦防溺水安全工作,上午他们手持喇叭走村串户,向村民们普及自救知识与安全警示。下午时分,团队联合关工委主任戴海水及工作人员,在旅游景区悬挂起醒目的横幅,插设警示牌。通过“宣传+防护”的双重举措,他们紧密地编织着乡村安全网,为村民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6月24日,团队继续以劳动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志愿者们分组行动,手持扫帚、垃圾袋,穿梭在村头巷尾,清理公路沿线的垃圾。他们用实际行动感染村民,激发起大家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青春的活力为乡村的美化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此次“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实践团队在沙墩村见证了“党建引领、产业转型、生态赋能”的乡村振兴密码,也以走访、宣讲、劳动等实践形式,将青年担当融入乡村建设。未来,青年志愿者们将继续以知行合一的姿态,让青春在基层沃土中结出实干之花。
(图片:“写的都对”实践团队 撰稿:“写的都对”实践团队 童玲颖 关淑瑾 审核: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