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规章制度 > 正文

安徽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规划(2024—2026年)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1-02 】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旗帜。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基础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学术水平和整体水平的关键。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努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精神,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学位[2012]17号)和《安徽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三年建设计划(2024-2026年》,以及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文件精神要求,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我校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历史、建设现状和发展需要,特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2026学科建设规划。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在2018年3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基础上成立的,是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研究的独立机构。根据我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科研优势,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题,以思政课六门主干课为依托,不断创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同时,进一步凝练形成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形成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鲜明特色。强化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既可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也可为安徽外国语学院实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和硕士点创建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必要性

1.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前提条件。党中央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颁布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贯彻特事特办原则。从2005年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2006年批准2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底,全国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8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0个,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学科支撑。

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承担培养什么人的职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事业需要确保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克服和清除各种消极落后现象和不良社会思潮,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承担培养什么人的职责,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依托和支撑。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可行性

1.本科教学成绩突出。有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学院专任41位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15人。并且有省教学名师、校师德标兵、校优秀教师等各类人才10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在开设的课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在建设《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六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行资源库。以及《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门校级一流课程。

2.科研潜力较大。本团队近两年教师获批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6项,合肥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省级“三全育人”项目1项,省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项,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6项,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研究中心1个、研究团队1个,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22篇。学科队伍人员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应用研究、现实跟踪研究和比较研究领域,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视野开阔、潜力较大,为以后科研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组织关心保障力量强。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本学科的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校董事长(校长)亲自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带头讲思政课经常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开展经常性指导督促。学校按在校生总数生均40元标准提取思政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为学科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4.物质条件的保障。我校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图书资料室等,期刊杂志多样化,社会科学藏书丰富,为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条件,也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的保障。同时,本学科充分利用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以及毕业生资源优势,同部分高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建立密切的学术联系,经常相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与探讨。

二、本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目前本学科存在的最大问题:

马院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建设立项。

2.其根本原因是:

(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力量不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为人所公认,工作任务繁重,但总体来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相对较少,项目与经费也严重不足,无法为本学科发展提供一个大的空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体的三支队伍。高校目前缺乏建设好以专职为主,专兼职兼有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条件。没有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的长期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成果。

(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功能发挥不够。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其性质决定了要时刻跟进新的学术成果与发展动态。但理论发展与教育功能的发挥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本学科带头人:王有炜1963年10月生,教授。安徽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直属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来安徽外国语学院工作时间较短,未能及时推进学科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教育学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进教学为基础,以完善制度和机制为保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真理魅力,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来加强课程建设。建立设置科学、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加强课堂教学环节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根据学科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确定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点的探索,致力于“特色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教学新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育教学实践。力争3年内建成校级重点学科。

(三)教学科研创新发展思路

1.教学创新发展的思路。建立起由学科带头人领衔的学科团队和学科平台支撑的运行机制。创新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内容的研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重点课程建设为核心,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和整合,调整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教学实践活动基地、争取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为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强化校级6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课程和4门一流课程建设。争取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2.科研创新发展的思路。发挥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赵业丽、思想政治教育张恩志)带头人作用,培养具备申报、主持省级及以上社科类基金科研课题研究能力水平的科研带头人;提高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教师的比例,构建适应学校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比较合理的学科发展梯队、学术研究梯队;团队将继续发挥团队负责人的学术带头作用,立足于课程教学需要、学生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申报国家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在3年内,争取在学科建设上确定1-2个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以提升教学水平、科研档次和科研实力。

四、实现学科建设规划的主要保障

第一,加强领导是实现规划的关键。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划,关键是加强领导。

第二,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责任感和光荣感。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各项措施,使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更趋合理,这是“硬件”方面。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从事“思政课”教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这是“软件”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双管齐下,同时抓紧,这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保证。

第三,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自我测评力度。对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体系》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每年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组组织开展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自我测评,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四,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思政部领导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领导水平,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拓进取,使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今后的3年只要真抓实干,真正把各项工作按照规划的思路落到实处,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展必将跃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