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质量,积极备课迎接下学期学校审核评估专家听课观课。8月26日至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在东语楼306教室召开集体磨课活动。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学院副院长倪胜主持开场并参与研讨。
活动伊始,学院副院长倪胜介绍了本次磨课活动的目标与议程,强调需聚焦课程核心理论,倡导教师间充分交流、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新学期授课做好准备。
随后,石玉娟以中国汽车发展案例为切入点,引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详细讲解该理论的提出背景和深刻内涵,同时结合七八十年代的老照片深入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特征。
张素转重点围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展开论述,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阐述发展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意义。
张俊以“非典疫情”案例为导入,系统梳理科学发展观从提出到完善的历史过程,深入解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内涵。
何婷婷重点讲解科学发展观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两大核心内容,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等多个实例阐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案例,介绍党的领导和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满徳慧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人均收入、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三个方面的数据,用直观的对比引出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并重点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潘德江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角度,总结归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明确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篇之作的理论价值。
倪胜创新采用知识问答的互动形式,带领学生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逻辑,并结合具体的案例深入介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吴静静系统讲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等多个实践案例,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核心要义。

活动结束后,全体教师围绕本次磨课活动的教学思路、案例选择、逻辑框架展开充分交流,相互点评授课内容的亮点和不足,针对“如何进一步优化案例时效性”、“怎样强化理论模块间衔接”等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统一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案。
此次集体磨课活动紧扣课程核心,通过“个人分享+集体研讨+互评互议”的形式,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统一教学重点,为新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质量授课、提升育人实效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何婷婷 审核:王有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