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进一步发挥基层教研室的作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3月12日下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在东语楼508会议室举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课程)集体备课会活动,会议由教研室主任石玉娟主持,院长王有炜以及承担本课程的相关教师参加会议。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由陈晨、张素转、石玉娟三位教师进行教学展示。他们说课的内容分别是《概论》课程的第五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
陈晨认为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第六章《邓小平理论》在课程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她深入剖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在讲解邓小平理论时,回溯了理论创立的过程,讲述了改革开放决策的诞生及社会主义本质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
张素转说课的内容是第七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她紧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在剖析理论内涵的同时,注重结合时代背景,从国际格局变化到国内改革发展需求,全方位解读,语言生动,教学富有艺术性。
石玉娟教学的内容是第八章《科学发展观》,她从教学目标、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系统且有序地解读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核,实践运用与重大意义,着重引导学生领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整个说课过程熟练流畅,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与会教师分别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概论》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既要系统讲解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紧密联系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要多挖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时代楷模事迹和地方发展成就的案例,融入到教学当中,让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感,让学生能够深切领悟理论的实践价值。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王有炜在总结环节中强调,全体任课教师需要以政治正确的领悟力、判断力、执行力在每次授课前一再确认课件中提及、引用的相关史料、案例、数据、视频等,与党中央相关文件、会议精神保持一致。
(撰稿:何婷婷 图片:石玉娟 审稿:王有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