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本科教育教学理论大讨论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05-29 】

 

为贯彻落实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安徽外国语学院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安外院〔2024〕52号)文件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于5月28日下午,在东语楼五楼会议室开展本科教育教学理论第二阶段大讨论活动,全体教职工参会。

会议伊始,王有炜传达了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及内容,围绕持续推进高校新时代铸魂育人工程总目标,通过多元化措施,整合各方资源,加快推进大思政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思政教学教研工作效率质量。

王有炜对第一阶段各教研室有关“马院何为”大讨论进行总结汇报并谈自己对马院建设的思考。总体目标以审核评估要求为引领,通过教学科研双轮驱动,促进马院稳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实效和科研能力,降低运行成本。总体措施通过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强化理念,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四个方面展开。

接着,各教研室围绕第二阶段课程教育教学理论大讨论进行发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石玉娟提出要加强思政课程内容更新,不能与社会脱节;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改进传统教学满堂灌、缺乏互动实践的方式,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互换、网络高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度;要完善思政课程评价体系,多层面考察学生特别是重视学生实践、品德能力考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避免水课打造金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联系促进融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正向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学习习惯,搭建与辅导员沟通渠道,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马建省认为首先要理清马院定位,制定3-5年各课程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教研室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重要作用,争取每学期开展教研室教学科研大讨论,重新合理分配各教研室师资;建立完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将课程教学建设与学科建设对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一课多师,共同参与思政育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冯丹丹认为本科教学应培养学生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做好实践教学提升与管理,整合各方资源,优化线上线下课程实施环节设置,实现实践育人共同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长期规划促进教风带动学风,解决学院教师中层断代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李秋芸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提出几点建议: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道德信念,开展课内“全民学做人”等教学实践;选择历史文化名人生平事迹、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引用解读《论语》《道德经》等典籍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思想道德;利用纪念日、传统节日等时机通过辩论、文化演讲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创设情境呈现思政元素,对古今道德事迹进行对比,彰显思政教育文化价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丁晨进一步强调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以及新时代伟大成就的育人作用,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八个坚持做好思政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方彩虹补充到,本教研室的讨论除了以上内容更多提到的是实践教学改革,要创新课程方式,要布置与学生专业相适应的多样化实践作业,避免流于形式,比如以“家乡美”为主题微视频创作、大学生讲思政课、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比赛等创新方式,在有限条件下有效进行实践教学。

最后,王有炜肯定了教师们关于本科教育教学理论大讨论的思考与建议,今后工作中针对各个问题逐步推进改革与完善。通过此次大讨论,全员深度思考,进一步明确马院课程建设改革重点方向,教师们团结统一,共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撰稿、图片:张俊;审核:王有炜 赵业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