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修订版)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11-29 】

安徽外国语学院

2019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开课院部

全校所有相关学院

适用专业及开课学期

2019级本科专业

学时

总学时:48(理论学时40理论+8学时)

学分

3(理论:2.5学分;实践:0.5学分)

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编写依据

安徽外国语学院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使用教材

王伟光、王晓晖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参考资料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6、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

7、高校思想政治在线:http://sxz.hep.com.cn/

8、中国高校教学资源网:http://www.cctr.net.cn/index.asp

9、中国历史文化网:http://zhls.org/

10、中青网历史博览http://www.cycnet.com.cn/encyclopedia/history/

课程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奋斗过程,了解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进程及其必然性;帮助大学生正确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国情,学会全面地分析矛盾,解决问题;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大学生掌握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信念,以致能更好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考核方式

考试■:□分散考试□集中考试

考查□

笔试■(闭卷■开卷□) 口试□

课程报告□ 小论文□ 其他□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占20%,作业占10%,课堂表现占10%。

期末笔试占60 %。

大纲编写 情况

执笔人

丁晨

编写时间

2019年2月

审核情况

教研室审核意见

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院部审核意见

院长(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二、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近现代历史,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通过借鉴历史,思考和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使我们减少前进道路上的曲折,顺利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明天。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课程教学要求

1、本课程教学时,应该注意结合近现代史的发展,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这段时期历史的基本经验。同时,在论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社会上流行的相关社会思潮,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者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着重从正面分析,有针对性地说明有关的历史情况。

2、注意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3、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等。

4、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注意把学生的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起来。

5、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2-3次自主学习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序号

周次

章目

教学内容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1

2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3

2

3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3


3

4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3


4

5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3


5

6

实践教学:参观实践教育基地

实践教学:参观安徽名人馆,课堂宣讲


3

6

7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编综述:

中国所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三座大山”的重压

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3


7

8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


8

9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3


9

10

实践教学:观看红色电影

实践教学:观看红色革命题材电影,写观后感作业


3

10

11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3

11

12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下编综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八章: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3


12

13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第九章: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第四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第十章: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3


13

14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14

15

实践教学:主题演讲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实践教学:ppt主题演讲:历史上的今天

第十一章:

第一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

2

15

16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二节 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第三节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3


16

17

考试复习

考试复习

3


合计

48

五、教学内容

理论课: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本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的】

1.掌握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面临的任务,加深对近代中国国情和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意义的认识;

2.熟悉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教学重点】

中国社会如何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切认识正确判断社会性质的重要意义。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教学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西方列强在军事、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对中国进行的侵略,进而认识列强侵略的本质;

2.熟悉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必然导致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认识正是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去努力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

3.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840年至1900年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2.熟悉近代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国家民族出路探索所付出的努力及采取的措施;

3.了解在近代,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不能实现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富强。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和教训。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原因,总结其失败的教学,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熟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它具有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思想解放等进步意义。

3.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分析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和结局,认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案的基本内容、意义与局限;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失败原因。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如何评价。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实践教学: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为贯彻国家“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通过社会实践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同时也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帮助并鼓励大学生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内涵和重大意义。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使学生能够激发更多实际情感体验和和获得更多切身体会,同时也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锻炼其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

【教学重点】

结合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实地了解安徽的近现代历史文化,更好地理解掌握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史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的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相结合。

【教学内容】

1、通过带领班级学生参观安徽名人馆(紫蓬山淮军文化基地)等实践教学基地(附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亲身走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直接通过看、听、行去体验和感受历史,使他们在感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深化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2、实践活动结束后布置观后感作业:小论文;撰写新闻稿。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及其政治代表,围绕“两个中国之命运”而展开的斗争,深刻领会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才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为中国实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指明道路;

2.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所受的“三座大山”的重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3.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教学重点】

中国三种政治势力所代表的三种建国方案之比较。

【教学难点】

中国革命的对象为什么是“三座大山”。

【教学内容】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工人阶级政党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熟悉中国先进分子在十月革命以后怎样经过比较、探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其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巨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3.联系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特别是大革命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情况,认识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领会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2.熟悉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在长征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3.了解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内外政策及其统治下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领会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教学重点】

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教学难点】

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纲领与方针、政策以及敌后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真正领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熟悉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了解国民党以及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教学难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神圣地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民族抗战开始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实践教学:观看红色电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观看中国近现代史相关主旋律电影,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

【教学重点】

如何让大学生通过观看红色电影领会革命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的将红色电影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

【教学内容】

1观看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电影《辛亥革命》(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电影《辛亥革命》上映)。(《建国大业》:2009年建国60周年,电影《建国大业》上映;《建党伟业》:2011年建党90周年,电影《建党伟业》上映;《建军大业》:2017年建军90周年,电影《建军大业》上映。)

2、课堂组织讨论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建军90周年、建国60周年)。理解辛亥革命(建党、建军、建国)的意义。(依据课时情况安排)

3、观影实践活动结束后布置写观后感作业。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认识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熟悉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这一政权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3.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重点】

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

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选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下编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8)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领会新中国最大的历史成就,就是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重点】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所走过的艰辛历程。

【教学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以后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了解中国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懂得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教学重点】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的20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2.熟悉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寻找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及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3.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认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2.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而深刻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历史的伟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二、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实践教学:PPT主题演讲:历史上的今天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制作课件,以历史上的今天为主题,选择与本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中国近现代史展开宣讲。培养大学生以史论今,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教训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及其对今天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的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教学内容】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中国近现代史相关著作,学生分组制作课件,主题为:历史上的今天(可在全年任选一天)。每小组人数6人左右(授课教师可根据各班情况作适当调整),(PPT的张数为12-20张,讲解PPT的时间每组10分钟以内)。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及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过程,掌握如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识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战略部署、指导思想、基本方略。

【教学难点】

修宪的内容、意义以及更好地发挥宪法的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二节 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一、极不平凡的五年

二、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第三节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一、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