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工作要点
(2018年1月28日)
2018年的工作,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紧围绕“合格评估”中心工作,深化教学改革;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的舆论导向,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在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职能;创新教学方式,强力推进新理论“三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实力,力争把马研部建成水平较高的教学院部。
一、强力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
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将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研究者、传播者、践行者,强力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新学期,马研部组织各教研室,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做好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
本学期,将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2018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思政理论课教科研研讨会。研讨会有五项议题:
(1)党的十九大精神辅导,概论课程更新12个理论点;新学期、新起点、新要求(2018工作要点)。(操基栋)
(2)新学期如何上好第一课。(董长贵教授主讲)
(3)2018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科研方向及研究方法。(高璐教授主讲)
(4)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新理论“三进”。(狄成杰教授主讲)
(5)示范课,认真做好教学中七大件。(赵业丽)
(下午)组织讨论,每位教师发言表态。
时间:2018年3月4日
2、学期初教学计划安排:
(1)总课表制作;
(2)各教研究室集体备课,检查教师备课情况。研究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制定课程教学进度,实践教学环节要进入教学进度安排。
(3)新学期开学,教研室要写出教学工作计划并做好学期初教学巡查和听课工作,了解教学基本情况。对教学巡查结果和听课情况要实时记录备查;
(4)认真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网页改造与重新规划工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网页原有栏目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对栏目内容资料进行调整并及时更新。(赵业丽、孙伶俐、胡敏兰、丁晨)
时间:2018年3月4日一30日。
3、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材料整理
(1)编制评估材料整理总目录;
(2)2017年下半年以来:本科试卷、实践教学材料、课堂一刻钟、微信课堂、精彩课堂、课堂练习规范本、宿舍微信讨论
(3)汇编教科研成果、精品课程;
(4)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流程、教学总结、教学大纲、思政课程教案等;
(5)马研部各项规章制度整理汇编;
(6)马研部教学、行政会议记录、党支部会议记录、教研室会议纪录(2017年);
(7)教研活动、教学竞赛等内容整理(2017年)。
时间:2018年3月10日一6月30日(赵业丽、教研室主任)
4、认真做好学期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总结工作,按学校教学督查要求,准备好本学期各类教学检查材料,写好学期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质量评估总结报告。
时间:2018年6月30日(赵业丽、教研室主任)
三、加强实践教学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1)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强化课外师生互动和实践教学环节,思政理论课程建设放在首位;
(2)确定实践教学内容、课时、实践形式、时间地点。具体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渡江纪念馆、安徽名人堂、紫蓬山淮军文化基地;
(3)部分班级本学期组织实施2--3次;
(4)各教研室拟出完整的实践教学方案;
(5)实践教学的结果,结合课程内容,各教研室统一拟出考察题、规范“考察心得模板”,学生写出1500字心得体会,批阅有评语,百分制评分(教师每次评阅,按一课时计)。
时间:2018年4一5月(教研室主任)
四、教研科研工作
1、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力争上省级重点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两项,校级重点两项,校级一般课题三项;
2、《基础》、《概论》两教研室,主任牵头,集体攻关,各力保一项省重点课题立项;
3、申报省级精品课程一项,力争《概论》精品课程立项(赵业丽牵头,力保立项);
4、申报组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其主功能,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结合、和谐校园建设,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5、申报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名师工作室”。其宗旨为,拓展教学研究空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构建教学合作共同体,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使之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
6、举办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PPT大赛;
7、举办全校(第一届)思政理论课程建设研讨会。邀请教育厅思政处、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参会交流;
8、举办学术报告会2次。(2018年4月—6月)
时间:2018年6月10日
五、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也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水平的唯一途径。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五个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2)思政理论课课教师要做到立德树人。以德为本,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3)加强师德自我教育。要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制校规、心理健康等教育融入自我培养、自我管理的全过程。
2、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开放式思政课教师队伍
(1)高素质,包括政治理论素质和优良的师德学风等方面,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率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
(2)专业化,是要在教学、科研和做政治思想工作方面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平;
(3)开放式,是指要面向全校、全国建设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马研部教师是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发挥骨干作用;
(4)队伍与课程建设并举。岗位配备到课程上,为课设岗,按岗配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点探索建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机制,教师按思政课程建设标准,进行思政理论课教学,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3、建立健全思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
(1)结合德育和思政理论教学能力提升,开展提升德育能力的教师教育培训,全方位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和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2)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师走基层活动,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实践中找到教学的鲜活素材,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3)按照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科研工作和其他常规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教师成长工程,提升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教师的学习意识;
(4)积极为思政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搭建平台,本学期争取选派教师参加思政课程教学研究培训和考察,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堂教学时代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