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外国语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课程性质 |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
开课院部 |
全校所有学院 |
适用专业及开课学期 |
全校所有本科专业(第二学期) |
学时 |
共48学时(理论课:40学时,实践课:8学时) |
学分 |
3 |
先修课程 |
|
编写依据 |
安徽外国语学院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
使用教材 |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
参考资料 |
马克思:《资本论》、《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 列宁:《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国家与革命》。 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 |
课程简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本课程教学立足于整体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而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本课程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课程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
考核方式 |
考试■:□分散考试■集中考试 考查□ |
笔试■(闭卷■开卷□)口试□ 课程报告□小论文□其他□ |
成绩评定 |
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10%,作业占20%。 期末考试占60%。 |
大纲编写情况 |
执笔人 |
|
编写时间 |
2018年1月 |
审核情况 |
教研室审核意见 |
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
教学院部审核意见 |
院长(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
二、课程教学目的
1、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
2、锻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理论自信,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三个面向”的发展方向,按照安徽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注重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教学的实效性,突出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本课程逐步建设成为具有院系先进水平,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2、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视频素材。
3、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通过社会调查、辩论、讲座、访谈等形式开拓学生视野,理论融入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演讲、课堂讨论、研讨教学、主题教育活动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上课序号 |
周次 |
学时数 |
教学主要内容 |
教学 环节 |
备注 |
1 |
1 |
3 |
课程介绍 绪论 |
讲授 |
|
2 |
2 |
3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 |
实践 |
|
3 |
3 |
3 |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 第二节 |
讲授 |
|
4 |
4 |
3 |
第一章 第三节 |
讲授 |
|
5 |
5 |
3 |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 第二节 |
讲授 |
|
6 |
6 |
3 |
第二章 第三节 实践教学: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紫蓬山淮军文化基地 |
讲授 实践 |
|
7 |
7 |
3 |
观看科技发展视频、宪法知识测试 |
实践 |
|
8 |
8 |
3 |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第二节 |
讲授 |
|
9 |
9 |
3 |
第三章 第三节 |
讲授 |
|
10 |
10 |
3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 |
讲授 |
|
11 |
11 |
3 |
第四章 第二节 第三节 |
讲授 |
|
12 |
12 |
3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
讲授 |
|
13 |
13 |
3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
讲授 |
|
14 |
14 |
3 |
第六章 第二节 第三节 |
讲授 |
|
15 |
15 |
3 |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第一节 |
讲授 |
|
16 |
16 |
3 |
第七章 第二节 实践:演讲讨论《共产主义的一天》 |
讲授 实践 |
|
教学总时数 |
48 |
五、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
绪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
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2、青年大学生如何实践、丰富马克思主义?
【教学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沦基础。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4、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5、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实践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2、人类认识的本质及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3、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4、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社会发展的动力。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讲清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导致上层建筑革命,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1、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提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教学重点】
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2、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3、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教学难点】
1、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
2、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剥削形式的新变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实质。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全面地经济全球化的二重作用。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的产生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3、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
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2、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前进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学重点】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围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部分实践教学部分
一、实践教学说明
(一)实践课程的性质、任务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的经费。”
依据《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见》(皖教工委〔2013〕9号),大力推动安徽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开展并推动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根据《安徽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贯彻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施行的方案,对思政课各门课程进行改革,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授课的同时,必须加大实践课教学的力度,为使各位原理课教师科学、规范的指导任课班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特制定了本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二)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
1、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以项目驱动形式进行,根据理论课教学大纲,具体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各教学班配合教师开展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一致。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实践课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教师保质保量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后给予其定量课时补助。
4、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第二、实效性原则;第三、时效性原则。
(三)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及标准
为了确保各种类型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应把实践教学活动与课程考核相结合。
1、实践教学活动由授课教师(包括实践指导教师)考核。
2、实践教学活动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二、实践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时代性,对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讨论、辩论、社会调查等方式,使年轻大学生在认识上和觉悟上得到提升,尽快适应角色转变以及积极担当由此衍生的社会责任。因此,实践教学必须突出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尽快适应角色转换,为以后的生活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实践课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对象特点参照以下内容灵活选择:
(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实践活动一 我眼中的马克思
实践活动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报告会
实践活动三 我的真理价值观
实践活动四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
(二)认识资本主义
实践活动一 原罪——资本的原始积累
实践活动二 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
实践活动三 参观外资企业
(三)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
实践活动一 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实践活动二 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天
实践活动三 社会主义社会认识调查
三、实践教学方式及途径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即学生亲身参与现实社会生活,直接通过看、听、行去体验和感受现实。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社会实践的方式主要是走出去接触社会,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
1、统一联系实践单位。一般选择便于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单位,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以行政班为单位,在实践教学时间里进行参观学习、考察总结。
2、把学生分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调查题目可以由学生自己定题,也可以先确定专题,根据调查实际情况可作适当调整,调查结束后组织交流。
(二)课外实践与课内实践途径
1、挖掘实践教学资源,培育学生爱校、爱国的情怀。
组织学生参观紫蓬山、刘铭传故居等,了解我校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坚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参观学习相结合
课外实践教学依托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紫蓬山淮军文化基地、安徽省博物院、大蜀山烈士陵园等我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社会实践教育,并感受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美好。
3、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的尝试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如通过辩论,讨论、即兴发言、师生对抗等环节,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热情,启发学生的研究性思维。
4、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能将本课程教学中的思维方法教育、社会历史发展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从而更便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还可以与校团委、党群办合作,联合举办各种主题的校内实践活动,如中华传统美德演讲、党员的历史与时代使命讲座、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四、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及任课教师担任。
五、实践教学课时与计划编排
根据教育部有关课程设置规定,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理论教学为48学时,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规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理论讲授40学时,课内实践教学8学时,假期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授课教师应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在上课前编排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度表,并按照教学进度表组织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