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外国语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课程性质 |
公共基础必修课 |
开课院部 |
全校所有学院 |
适用专业及开课学期 |
全校所有本科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 ) |
学时 |
总学时:96 (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32) |
学分 |
6 |
先修课程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编写依据 |
安徽外国语学院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
使用教材 |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
参考资料 |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
课程简介(350字以内) |
着重介绍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
考核方式 |
考试■: □分散考试 ■集中考试 考查□ |
笔试R(闭卷R 开卷□) 口试□ 课程报告□ 小论文□ 其他□ |
成绩评定 |
平时成绩占 40 %,其中:考勤占10%,旷课超过总学时1/3(含)以上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课程成绩按0分计算;课堂表现占20%,作业占10%。 期末考试占 60 %。 |
大纲编写 情况 |
执笔人 |
胡敏兰、许姗 |
编写时间 |
2018年3月 |
审核情况 |
教研室审核意见 |
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
教学院部审核意见 |
院长(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
二、课程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轨迹能够有明确的认知;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和科学方法;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能力目标:认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历次实践。培养大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主要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认同,自觉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中。
三、课程教学要求
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的掌握和运用。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实际,深入浅出地阐明基本理论知识,旨在拓宽学生的思路,学以致用,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身的社会实践。
3、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突出重点,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其他能力如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
4、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等。
5、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注意把学生的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起来。
6、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2-3次自主学习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四、学时安排
|
教学内容 |
理论 学时 |
实践学时 |
第一章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
10 |
|
第二章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4 |
|
第三章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2 |
|
第四章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4 |
|
第五章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实践教学活动:参观学习紫蓬山淮军文化基地、安徽名人馆、合肥渡江战役馆 |
4 |
|
第六章 |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实践教学活动:宪法知识测试 |
4 |
|
第七章 |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
4 |
|
第八章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
16 |
|
第九章 |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
4 |
|
第十章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
4 |
|
第十一章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
4 |
|
第十二章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
4 |
|
|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
64 |
32 |
|
合计 |
96 |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必然性;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历史地位;党的思想路线提出、重新确立和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历史地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熟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两大成果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最新成果;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路线的核心。
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具体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又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等具体实践。正确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自身的实践。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最新成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意义。
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重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教学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熟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教学重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学难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熟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掌握: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对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借鉴;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探索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及其思想内涵;中国共产党的初步探索对于改革开放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借鉴与启示。
【教学难点】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熟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实践课:
实践教学活动:参观学习紫蓬山淮军文化基地、安徽名人馆、合肥渡江战役馆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为贯彻国家“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通过社会实践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同时也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帮助并鼓励大学生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内涵和重大意义,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使学生能够激发更多实际情感体验和和获得更多切身体会,同时也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锻炼其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
【教学重点】
如何让大学生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内涵和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的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从《概论》课教学的特点及可操作性和效果性等方面考虑,我们本次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方法:
1、通过带领班级学生参观学习“安徽名人馆、合肥渡江战役馆、紫蓬山淮军文化基地”等实践教学基地(附实践方案),即让学生亲身走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直接通过看、听、行去体验和感受现实,使他们能感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感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好形势。
2、实践活动结束后布置观后感作业。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重要意义。
熟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掌握: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涵,自觉投身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实践课:
实践教学活动:宪法知识测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
掌握:基本宪法和法律知识,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教学难点】
提高大学生法治观念,推动法治实践,形成良好地校园法治环境。
【教学内容】
1、课前布置学生自学宪法法律相关知识;
2、课堂用1个课时进行宪法知识测试。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途径。
熟悉: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方向;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掌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过程;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文化强国的内涵;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具体途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国体、政体和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必要性、总目标及总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途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具体途径。
掌握: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养成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投身于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自觉运用生态文明新理念指导自身的实践。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国体、政体和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具体途径。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新形势下对台工作方针。
熟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和成功实践。
掌握:党在不同时期对台政策的调整;运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指导新形势下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教学重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和成功实践。
【教学难点】
党在不同时期对台政策的调整;运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指导新形势下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当前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意义。
熟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基本原则;中国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掌握:面对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动,我国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发展。
【教学重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基本原则;中国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
当前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思想。
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掌握:在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为了谁、依靠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教学重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教学难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熟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途径。
掌握: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途径。
【教学难点】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
暑期社会实践课:
实践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学生社会实践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为优化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体验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效果,经调研论证,制定本方案。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一)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在暑期进行,时间为两周。作为学生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计2个学分。
(二)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全校16级本科和17级专科生参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采取个人形式进行实践。
(三)社会实践结束后撰写与批阅社会实践报告
学生按要求(附件二)认真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以班级为单位详细填写《安徽外国语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清单》(附件三)一式两份和电子版附加学生报告,于暑假开学后两周内以学院为单位交到马克思主义学院。
附件一 安徽外国语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选题
附件二 安徽外国语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撰写要求
附件三 安徽外国语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清单
附件四 安徽外国语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表
附件五 安徽外国语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