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

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

在院系领导的关心与培养下,《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交融的青年教师队伍,整体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合理,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一)教学队伍

3-1

人员

构成

(含

兼职

教师

序号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

术职务

职业资

格证书

专业

领域

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

任务

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

1

邓业建

1976.12

讲师

国际金融

金融市场

课程负责人、主讲、实践教学指导

2

刘炯

1974.5

讲师

教师资格证

国际金融

主讲、实践教学指导

3

尹洁

1979.8

讲师

会计与金融

主讲、实践教学指导

4

程晖

1981.9

助教

会计从业资格证

会计与金融

主讲、实践教学指导

5

(二)整体结构

课程负责人邓业建讲师,多次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International Finance: Theory and Practice)课程教学和研究,担任国际经济系综合教研室主任,是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国际金融(英语)”专业带头人。在系主任的领导下,由邓业建具体负责的《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已经在我院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院系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支既通理论又精技能的专职教师队伍,整体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1、课题组由4名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其中具有较长时期企业相关工作经验的有3人,占教师比例的75%。

2、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Kingston University London等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教学研究领域分跨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会计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4名青年骨干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

(三)教改成果

1、教学改革

(1)课题组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岗位职业技能为出发点,重新制定了《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大纲、实习实训大纲和考试大纲,促进了课程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2)建设了“证券投资实训室”、“金融手工模拟实训室”,营造了多媒体教学环境,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强化了校内实践基地教学。

(3)在《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International Finance: Theory and Practice)课程教学过程中试行了中英文双语教学。

2、教研成果

(1)课题组成员在《职业圈》,2007(2)发表《我国高额外汇储备汇率风险及其对策》教研论文;

(2)课题组成员在《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发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之我见》教研论文;

(3)课题组成员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发表《限售股解禁背景下的股票需求分析》教研论文;

(4)课题组成员在《学术月刊》2005年第4期发表《试析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教研论文;

(5)课题组成员在《铜陵学院学报》2008(05)发表《住宅集约环境下的农村生活方式重构》教研论文;

(6)课题组成员在《安徽农学通报》2009.1发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教研论文;

3、技术开发项目

(1)课题组成员正在申请课题《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起讫时间2010-2012年,经费10万元;

(2)参与有关企业经营咨询和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工作等。

(四)师资培养

1、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拟聘请金融专家、企业家担任课程教学咨询工作和教学工作,参与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指导顶岗实习,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实践水平,促使整体师资队伍优化,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创新。

2、建立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安排青年教师到金融机构、涉外企业挂职锻炼,组织参加省教育厅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建设较高水平的“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3、实施“传帮带”模式。由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开展观摩教学、课前试讲、跟班听课、课后交流、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种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水平。

4、积极开展对外交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更高学位,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在学院教学督导和学生教学评教中,本课题组教师均获得优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