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新华日报》思想周刊刊发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赵业丽老师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元宇宙应用场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元宇宙哲学中心主任、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许素菊教授合作撰写的文章:《锻造推进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文章从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培养人才等方面聚焦新质生产力研究。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型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等改革,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关系深度变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培养和造就高精尖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生产力的核心是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是决定性因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依靠的是人才和教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拥有大量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具备综合运用各类前沿技术能力的新型数智化人才。因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高素质人才培育,培养和造就高精尖人才是关键因素。
《锻造推进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一文作为安徽外国语学院“基于唯物史观视角的新质生产力研究”科研团队的阶段性成果,体现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素质。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致力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大思政课改革力度。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科研团队,通过团队合作共磨,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教师在科研团队中的归属感,促进学科专业成长,激发团队合力与创新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贡献智慧。
(撰稿、图片:赵业丽 审稿:王有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