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教学质量 > 正文

ANHU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安徽外国语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7-2018学年)

来源:      时间: 2018-12-17     热度:

一、学校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学校概况

安徽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国语言类教育为特色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中部地区唯一一所本科外国语学院。学校坚持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为外向型中小微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2.教学单位和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设有西方语言学院、东方语言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国际旅游学院、国际经济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外语课教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学部、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部等10个教学院部。学校开设本科专业3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3个,涉及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四个学科门类,外语语种有英语、日语、德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朝鲜语、泰语和阿拉伯语9个语种,是安徽省现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高校。

3、学生数量、结构与素质

截止2018年9月30日,学校本、专科在籍学生13139人,其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862人,占总在籍学生数的62.24%。

为提高本科学生生源质量,学校积极拓展本科学生招生范围,本学年面向全国6个省招生,分别为安徽省、江苏省、福建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2018年,我校计划招生2198人,实际录取2198人,录取率100%。今年我校安徽省本科录取新生成绩又有较大幅度提高,文科录取平均分高于最低控制分数线17.63分;理科录取平均分高于最低控制分数线18.69分。

学校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以学术讲座、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学科竞赛、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载体提高本科学生素质。我校2017-2018学年本科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为98.93%。学校就业办公室通过实地考察和电话回访等形式调查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我院首届本科毕业生的满意度较高,特别是涉外企业对我校学生的涉外知识、外语水平及工作能力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学校连续多年被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称号,是“合肥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省人社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01%。应届本科生毕业率为100%,应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率达98.93%。

二、教学投入逐年增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1、教学经费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学校经费预算优先安排教学。学校编制经费预算优先安排教学经费,教学经费投入和生均四项教学经费逐年增加。学校以教学工作需要为中心,坚持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积极采取措施,严格管理经费预决算,优先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确保四项经费足额到位,并保持逐年增长。日常教学经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图书资料采购、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毕业实习费、课程实践、学生活动等专项经费均得到优先保障,以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其中2017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3767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195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103万元。生均日常运行支出2876.4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238.44元,生均实习经费15.95元。

2、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不断增加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基本达到要求。截止2017年底,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87万元,生均0.3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实验实训教学和学生研究创新、学科竞赛、毕业论文(设计)等需要。

实践场所满足教学需要。学校现有实验(训)中心(室)44个,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10.5台,百名学生配教学用多媒体(语音室)座位126.2个。实验室利用率较高,承担校内实验教学、实训、课程设计等教学任务。建有校外实习基地90个,实习基地布局合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校舍、运动场所、活动场所满足学生生活需求。学校校园面积501132平方米,校园建筑总面积247073㎡,绿化面积167504㎡,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14763㎡,生均行政用房8.73㎡;教室面积54495㎡;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32164㎡。教学行政用房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学生公寓面积108153㎡,学生食堂面积9378㎡,食堂设施配套基本齐全,学生就餐舒适方便。学校体育场、馆面积26618㎡,其中室内场馆面积4007.24㎡,现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1个(内含人工草皮足球场),室内场馆1个,运动场8个。生均体育馆面积0.4㎡,生均运动场面积2.03㎡。各运动场馆均按需求配备器材设备。学校体育运动场馆设施较为齐全,管理规范,使用率高,各类场馆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基本满足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的需要。

3、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与利用

文献资料利用率不断提高。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13950余平方米,阅览室座位1111个。图书馆使用“妙思文献”管理集成系统,图书采购、编目、阅览、检索等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提高了服务师生的能力。截止2018年6月底,馆藏纸质图书460344万册(生均35.04册),当年新增56502册。报纸期刊476种,电子图书50万册,各类电子期刊数据库5个,电子资源总量超过6TB。图书馆周开放90小时,2017年,入馆学习读者逾43万人次;2017年借阅纸质图书1.7万册,电子资源访问量3.1万篇(人)次,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校园网络功能日益增强。学校数字校园宽带网络实现了“万兆骨干、千兆汇聚和百兆桌面”,校园1000个有线宽带信息点覆盖学校的教学区、办公区和学生生活区。学校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网络管理和服务制度,从技术和管理手段上健全了网络安全措施。在校园网上提供WWW、E-mail等公共服务,建成了教务管理、学工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应用系统;建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等教学及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互动平台,为教师提供优质的资源共享平台,为职能部门提供稳定的管理服务平台。

三、党建工作扎实有效,保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学校办学以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主动适应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形势,积极服务安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晰办学定位,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积极发挥民办高校体制的优势,科学制定并实施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

特别是今年,我校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实施意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学校按照党的要求办学立校、教书育人。

1、以制度保障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督促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我校党建工作已写入安徽外国语学院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学院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党委班子多名成员进入董事会、学院行政班子,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直接参与学院重大事项的研究决策。专职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是学校中层干部,作为二级学院班子成员直接参与学院管理工作,直属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教学部、机关处室的主要负责人,成为业务工作和党务工作“一岗双责”领导干部,为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坚强保障。

学校强化党组织对学校重要决策实施的监督,按期召开教代会、工代会,定期组织教职工代表听取工作报告以及学院重大事项情况通报,审议学院规划(计划)、职工年终奖励办法等关系学校发展重大事项。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督促保障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2、学校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学院党的组织和工作已实现了全覆盖,其中设有二级党组织10个,其中党总支6个(设置在6个二级学院),直属党支部4个(3个设置在教学部,1个设置在院部机关)。健全了学院党委办事机构,设有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党校(合署办公),宣传部、统战部(合署办公),学工部、武装部(合署办公)。

学校党委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改进和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按照省委组织部、教育工委要求,党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标准化建设方案》,深入教学、管理和服务一线,指导基层党总支、支部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开展对标创争活动。依据规范做好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生活、作用发挥等方面工作,全面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学校采取多措并举加强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党建工作切实做到有人理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制度管事。所有二级学院党总支、教学部直属党支部均配备专职书记、组织员。党组织活动经费预算充足、拨付及时,超过“教工党员每人每年100元、学生党员每人每年50元”标准。二级学院、教学部和机关处室党组织全部建立统一规范的党员活动室,较好满足开会议事、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建立党委与董事会、行政班子沟通协调机制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发展、学习教育和“三会一课”等党的工作制度,努力做到工作推进到哪里,制度就覆盖到哪里。

四、学校不断加大师资建设力度,教师队伍素质逐年提高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把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摆在学校发展全局重中之重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较快地提高了我院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1、整体生师比基本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教师数量满足教学需要。

现有在校生13139人,其中,本科7862人,专科5277人;现有教师总数603人,其中专任教师510人,外聘专任教师186人,生师比21.79:1。

2、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在年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缘等结构改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支总数稳步增长、学历(学位)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逐步趋向合理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97人,其中,自有67人,外聘130人,占教师比例为32.6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414人,其中,博士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2.4%;外籍教师28人;自有教师中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共94人,占自有教师21%;专任辅导员71人,辅导员师生比 191:1。

教师队伍中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数量和比例逐年改善。学校具有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并经认定为“双师双能型”教师22人,具有行业和工程背景的19人。

3、加强教师队伍引进和培养力度,效果显著

为了更好的优化我院的教师队伍结构和来源,我院结合《教职工工资方案》(安外院[2016]84号),根据职称、学历、专业等主要类别拟定相关教师引进方案。方案对不同职称、学历、专业、经历的教师实行相应补贴政策,进一步提升教师整体收入。引进方案及配套政策主要有:《“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安外院〔2016〕14号);《安徽外国语学院人才引进方案(试行)》(安外人〔2018〕37号);《非在肥高校外聘高级职称教师差旅费报销办法》(安外人〔2018〕24号);《安徽外国语学院4+1高端人才引进及管理办法》(安外人〔2018〕49号);《安徽外国语学院非合肥市高级职称专任教师交通费补贴规定》(安外人〔2018〕50号)等。

在员工培训方面,坚持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逐步加大科研培训力度。外部培训包括(如参加行业技能培训、省教育厅的每年暑期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国内外访学、思政教师培训、辅导员网络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内部培训主要有新员工入职培训、拓展培训、中层管理干部培训、职称申报培训等。并与学术委员会的合作,计划每年十月定为“学术活动月”,每年四月开展“行业专家进校园”活动。相关培训文件有:《安徽外国语学院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安外人〔2016〕26号);《安徽外国语学院人才培训方案》(安外人〔2018〕37号);《安徽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安外人〔2018〕66号)。

4、采取各项措施,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形成优良教风。建立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学校高度重视师德教风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优、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师德教风有问题的教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促进了优良师德教风的形成。

营造师德建设良好氛围。学校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师德建设工作,利用各种阵地和手段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发挥师德高尚、教学科研水平高的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

制订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学校制订了《安徽外国语学院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实施细则(试行)》,倡导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建立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业绩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在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立了约束与激励机制,保障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制定了《本科教学工作规程》《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逐步完善了教学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明确了教学各环节质量要求,严格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健全了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投入教学、积极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保障了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严把教师入口关。学校成立师资建设委员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以教学竞赛和教学观摩等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学校举办“说专业”、“说课”、“课堂教学质量人人过关”、“教学名师讲座”、“示范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优秀教案大赛,评选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强化考评反馈,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施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评议、领导听课、教师评学、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员反馈等一系列教学效果测评和反馈制度,敦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持续。

四、以达到合格评估各项指标要求为目标,全面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中心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专业+外语+综合素质”、“外语+专业+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慧启迪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造就和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积极构建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业界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教育全过程的人才培养体系。

1、以六大原则统领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要求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接坚定理想信念的人才培养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坚持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培养。从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出发,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转向实务能力提升,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坚持强化实践教学。对接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本次方案修订须强化实践教学,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要对照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制定细化可操作的课程实施方案;在现有实践教学课程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课堂外实践教学形式,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积极探索课内实践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坚持注重课程结构体系的科学性。以《国家标准》要求为导向,严格对照《国家标准》,优化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各专业间课程的整合,科学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重视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科学规划课程学期分布,优化学时学分,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实践教学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5%,2017-2018学年度全校开设本科课程总门数为855门。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对接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规划和建设,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在专业教育中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坚持以产出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把深入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认真分析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规模、结构、要求和发展潜力,主动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适应契合国家社会需求侧,注重产出导向,实施分类培养,明晰人才培养方向、定位,明确学生毕业要求和核心能力,明细课程作用与标准。

2、推进四个回归,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引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协调推进的德育工作体系。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课内育人与实践育人相融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

学校坚持把学生全面发展,突出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学校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围绕行业和社会需求,结合学院自身特色,着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按照“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深化校企合作,在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中全面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积极改革培养模式,培养有特色的外语人才。学校采取了“语言+专业+综合素质”或“专业+语言+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内涵是指着力培养外语基础扎实,专业特长明显,综合素质较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宽广国际视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外语基础扎实”,主要是指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外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外语应用能力强,特别是外语口语流利,能够胜任涉外岗位对外语的要求;“专业特长明显”,主要指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胜任职业岗位的要求;“综合素质较高”,主要指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该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专业内涵,将语言技能的训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学校突出实践育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学校遵循应用型复合型涉外人才的培养规律,提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富有涉外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外语课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课程比例,重点加强1-2个核心专业模块教学,真正实现外语与专业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素质与能力相结合。专业实践课程加强了实践项目设计和管理,特别注重专业核心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各类专业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完善现有实验室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重点建设了物流、旅游、会计、国贸等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我校按照《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了具体措施,严格课堂教学建管理。通过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管、严抓教学秩序,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努力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把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

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我校已积极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按照教育部加强本科教学要求,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校已结合办学实际修订了2018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按照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把要求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坚持抓四年、全程管到位,努力使每一级在校生都受益。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学校切实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要求,修订完善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要严格实行论文查重和抽检制度,建立健全盲审制度,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毕业论文等违纪问题,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本学年共提供了1688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论文,208名教师参与指导,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7.02人。

学校强化教师教学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于师德表现失范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3、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途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不断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新途径,利用社会资源,以校地共建、校企共建等方式,建设了一批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落实。每个本科专业都已建立1-2个联系紧密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惠互利。目前学校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0个、毕业生就业基地168个。

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学校出台了有关产学研合作育人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管理等文件,从制度上规范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全面统筹指导,教务处、招生就业办、科研处、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各教学单位具体实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

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我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计学等32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有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

共同开发应用型课程。学校制定了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出台了相关激励措施,积极引导应用型课程和教材建设。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与美国万豪豪程共同开发应用型课程《酒店英语》,主讲教师为国际旅游学院教师徐静,并共同编写内部讲义1部。

认定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为切实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培养,培养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社会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进一步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制定了《安徽外国语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安外人〔2018〕35号),并积极开展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工作,首批吴杰华等22位同志被认定为“双师双能型”教师。

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去企业、行业挂职锻炼,邀请企业、行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近三年,学校聘请了48名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选派18人次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184名教师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我校国际旅游学院与美国万豪基金会万礼豪程项目组在师资培养方面积极开展合作,主要开展了挂职锻炼、区域研讨、年会、赴美进修、嘉宾讲座及教学资源共享六大合作项目,通过与项目组开展相关合作,专业教师获益颇丰。万礼豪程还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了相关专业教材与教学资源,并提供给国旅学院使用。

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先后与福建和新服饰有限公司、合肥德邦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合肥和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豫园万丽酒店、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等单位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71余份,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0个,毕业生就业基地168个。与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万豪酒店等企业共建了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另外,物流和旅游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向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开放,成为学校固定的实训场所。

培育特色专业发挥示范效应。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对学科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重点发展一批优势学科专业,增设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新专业,改造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从而形成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的专业发展格局。近几年以来,学校现建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对全校的专业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五、以科研促教学,带动学校教科研水平整体提升

学校积极鼓励广大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办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调动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促进多出教科研成果,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学校建立了科研立项制度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经学校研究、董事会批准,先后出台了《科研教研奖励暂行办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校级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学科研先进教研室和先进个人表彰制度及《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管理文件,为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管理,提高学校整体教科研水平提供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对教学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予以奖励。学校先后获得600多万元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酒店管理等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建设,学校十分重视此项工作,通过购买教学仪器设备、教师培训进修、改善实训室设施等途径较大地改善了有关二级学院的教学条件。

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开展科研活动,提高了科研水平,与此同时他们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同时,教师在开展科研活动的同时,能够积极指导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通过全程指导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2018年,我校学生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17个。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们认真地开展了有关科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15年以来,学校共立项建设各级各类教研项目123项,立项建设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5项。2015-2017年发表研究论文202篇、出版专著(编著)25部。2015-2017年,学校获得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总数达86项(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项)。学校倡导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与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有300余人次,主编、参编教材22部,获各级教学改革项目69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01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学校现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对全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先后有3人获评省级“教学名师”,5人获评省级“教坛新秀”,成立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

学校加大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力度,不断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我校先后出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管理办法》、《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等文件,从制度上规范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并成立了校院两级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探索实施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从共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共同育人、共同就业入手,着重培养“外语+专业+综合素质”(专业+外语+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提升安徽外国语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六、完善教学监督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建立健全制度,完善体制机制

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流程清晰规范。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2017年重新修订汇编了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汇编》中的文件涵盖综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实践教学、考务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师工作管理等8大方面,对教学管理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服务流程和信息流程进行了合理设计与规范,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教学质量标准明确具体,督查落实有效。学校出台了《本科教学工作规程》、《实践教学管理规定》等文件,对备课、授课、作业批阅、课外辅导、命题、阅卷、实验教学、实习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教学环节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明确了质量要求。教务处每学期组织专门人员对教学运行情况开展定期检查;联合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对课堂教学情况每天开展联合检查;联合教学督导室等职能部门组织周期性教学工作评估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严格执行和落实质量标准。

2、强化了组织实施,严肃教学纪律

学校通过定期教学检查、听课、学生教师座谈会、教学督导组检查、学生评教等实现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调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教学检查制度。定期进行教学检查,检查结束后,教务部门要写出书面总结,向院行政班子报告检查情况,并向全院发布“教学检查通报”,表扬先进,鞭挞后进,指出问题,补缺补弱,使教学质量不断上台阶。

二是坚持学生评教制度。定期组织学生评教活动,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每半年进行一次教师教学综合测评,测评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晋职晋级和表彰的重要依据。

三是坚持教学督导制度。各级教学督导人员通过日常听课、参加学生座谈会、组织专项问卷调查、抽查教学单位的教学文件和教师的教学材料等途径,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监督指导,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在例行的教学督导组工作会议上进行讨论。2018年,我校成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充实和加强了校督导力量,从二级学院遴选一支由教授组成的督导队伍。校督导深入教学一线,坚持听课、巡查制度,了解教学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是坚持教学检查,领导听课制度。学校规定院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学督导室的专家、教学委员会成员每学期都必须满足听课要求。此外,学院还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引入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我校通过教学检查与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管理文件较为严格得到了执行,教学运行平稳有序。通过教学任务安排审查、教学进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学期教学总结、系部年度教学工作评估、日常教学巡查、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员反馈等多种形式,及时监控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对异动申请严格审批把关,对异常情况严查严纠,确保了教学运行平稳。2017年,有3名教师因教学事故与差错受到处理,4名教师受到二级教学事故处理。近两年有76名学生因考试违纪、舞弊受到处分。

七、加强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形成完善的学生教育与管理体系,全面加强学生管理

1、加强学风制度建设,努力营造良好学风

学校成立了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徽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规划》,出台多项激励政策,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来,构建了学风建设实施、评价和激励的长效机制,为形成“学兼中外知行合一”的学风提供保障。

学校强化思想引领,促进学风建设。学校各级组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工作,结合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和成才观,教育学生把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和努力方向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个人理想三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科竞赛、思想政治进公寓等活动;善于发现、培养、树立和宣传优秀学生典型,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感染、教育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创建优良学风、校风。

学风建设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几年来,我校持续开展了教风、学风、考风建设活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风建设活动体系。

其一,重视日常养成教育,以校风育学风。以提高素质为宗旨,以严格的规范管理为手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严格宿舍管理,加强卫生、纪律检查,开展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学生文明寝室、先进班级、三好学生评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集体观念,遵规守纪、严谨务实,为学生适应社会、提高职业竞争能力和生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其二,规范教学秩序,以教风带学风。制定了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教师道德规范,采取“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兼职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辅导员考核办法”等措施,有效发挥教职工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其三,加强学生自律组织建设,以班风保学风。评选表彰学生先进集体和个人,举办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有效发挥了典型引路作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习帮扶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建立班级日志,强化班集体、班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带动作用,有效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在班级内形成了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四,严肃校纪校规,加强考风考纪教育,以考风促学风。学校重视考风建设,考前重教育,考中严管理,考后及时处理,组织考前教育动员,召开诚信考试主题班会,开展诚信考试承诺活动,加强巡考和考风督导,对考试违纪舞弊学生当即通报,及时处分。在各级各类考试中,2017年处分23人,学生考试违纪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新生一进校,便着手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从严管理。对于学生各种违规违纪现象,及时进行了处理。2017年处理各类违纪学生121人次。

2、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品牌校园文化项目。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月”、宿舍文化节、安外之锋辩论赛、雷锋月活动、读书月、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学校连续两年荣获“我与外教”全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还获得团省委组织的“凝聚一团心,共筑中国梦”点亮校徽活动优秀组织奖;学校登记注册的学生社团29个,注册社团会员6000人次,近三年累计21000余人次参加社团活动。其中青年志愿者协会被省结防所评为“预防肺结核宣传优秀社团称号”。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校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并在校内广泛开展多彩多样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如国际商务学院的“双创大赛”,成为全校学生展示创业创意的品牌活动。我校“扬帆梦之队”、“青春烈火”的两支参赛队伍在2016年“轩昂杯”首届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决赛中均获二等奖;杨旋同学第七届安徽省顺天乡杯韩国语演讲大赛荣获三等奖、曾雯莹同学在第八届安徽省顺天乡杯韩国语演讲大赛荣获二等奖;马莉和朱冰倩同学在 “第三届‘傅雷杯’大学生翻译奖”评选活动中分别获得日语组的一等奖和韩语组的三等奖等等。2017年3月2日,经KAB全国推广办公室初步审核,我校成为团中央“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中的一员,而同期通过审核的全国只有35所学校,而安徽省内高校更是仅有两所。近期,更是在“全国百佳KAB俱乐部”评选中,以第33名的成绩荣誉当选。

引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学校积极组织各项志愿者活动,组织了“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首任巡抚1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肺结核防治宣传、禁毒防艾宣传、紫蓬山庙会志愿服务、合肥三下乡启动仪式、合肥市区县端午划龙舟比赛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以及80路爱心站牌、关爱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爱心陪伴等大大小小300多个志愿者服务项目。在第三届安徽青年志愿者全体大会中,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功当选为第三届安徽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单位;在第三届安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青协上报的关爱老人敬老院志愿服务项目在20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喜获三等奖。

3、加强学生服务与指导,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

学校加强对学生学习指导地针对性。学校针对新生重点强化入学教育和学业规划,对高年级学生,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对毕业班学生重点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要求联系学生的教师业余时间对学生辅导答疑、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经常性举办各类学术讲座,选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及考研培训。组建学生课外科研学习小团队,强化学生参与科研意识,增强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

加强学生入学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毕业前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学校成立了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管理、协调、咨询和服务工作。开设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大学生创业讲座、大学生创业实训班;邀请优秀校友、社会知名人士座谈职业生涯发展经历和体会;分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就业教育;建立校园就业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就业创业政策信息及企业招聘信息;每年进行就业市场调研,组织毕业生推荐活动及各种大中小型双选会、相关专业专场招聘会和企业专场招聘会,搭建毕业生和招聘单位双向选择的平台。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申请入驻,进行创业活动。孵化基地自搭建以来,共计遴选了五期45个项目入驻孵化,目前有22个项目正常运营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直接参与创业人数达50余人,带动就业近300人,项目涵盖了教育、服务、文化、旅游、电商、广告设计等多个行业。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被评为“安徽省A级创业孵化基地”、“合肥市创业孵化基地”,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取得良好效果,获“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院校”和“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学校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暂行办法(试行)》、《校内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完善“奖、助、减、免、贷、补、缓”制度。近三年发放国家助学贷款3300.8万元;发放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共计5016.5万元。2017年,发放给学生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639.8万元,学校奖学金64.69万元,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187人次,帮扶资金50795.40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到位。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健康协会,二级学院有心理联络员、班级有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开展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每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和“世界精神卫生日”,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学生参与面广。学校“5.25”健康月活动引起新华社、合肥晚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江淮晨报、新浪安徽等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近三年心理咨询中心累计咨询320多人次,为200名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康复指导。

学校系统地开展了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切实的参考依据。学校每年面向学生开展服务工作满意度调查。2017届毕业生调查问卷和信息反馈表明,毕业生对学校学生服务与指导工作的满意度达到88.91%。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编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研问卷》,通过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形式,及时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状况,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较高。

八、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与要求相比,我院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是师资队伍的梯队、结构有待优化;学科专业带头人有待加强,教师素质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有待优化;有经验的教师、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双能型教师数量亟待补充。

二是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有待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利用网络辅助教学不够。

三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面临较大困难。企业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四是部分生源质量不高,本专科学生比例不适合,学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专科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过大,专科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不认真,成绩不理想,造成了教学、生活和学籍管理困难很大。

五是实验实训条件仍然较为薄弱。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条件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创业能力,使学生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有特殊作用。我院需要继续加大投入,以校园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建设适用和超前的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我校将继续围绕内涵建设,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动摇,以迎接教育部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凝心聚力抓建设,不断开拓前进,为建设合格规范特色鲜明的安徽外国语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