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基本信息 > 正文

ANHU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要点

来源:      时间: 2022-12-05     热度:

202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校建校2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建设的第二个关键年。一年来,在董事会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校党委监督保障下,校行政带领全体师生员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全年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各项事业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政治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政治任务,与学校“十四五”规划有机结合,制定印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全力抓紧学习培训、抓实宣传宣讲、抓好结合融合。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校领导上讲台、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2. 意识形态阵地不断巩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筑牢“三微一端”等阵地,召开意识形态专题会议,开展意识形态专题督查,准确识别、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及时解“难点”、清“瘀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3. 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制定《基层党建2022年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等文件,压实二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召开党建和思想政治专题会,开展党建走访调研活动。加强选人用人全链条监督,组织中层干部竞聘,提任中层干部6人。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发展党员448人,培养积极分子1281人。

4. 扎实推进思政工作。研究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举办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加快壮大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主题班会等多种有效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显。

5. 疫情防控稳中推进。4月3日,面对突如其来的校园疫情,学校以最严密的应急预案,最严格的管控措施、最有力的组织协调第一时间启动“战时”状态,切实配合地方防疫指挥部的要求,压紧压实各级防控主体责任,做到人员力量到位、防控措施到位、服务师生到位、宣传动员到位,最大程度降低校园疫情风险隐患。2022年下半年,随着疫情再次“反弹”,面对校园先后落实临时封闭管理和全封闭管理18天,12栋宿舍楼封控2次,学校迅速效应、周密部署;实时摸排、精准施策;引领思想、筑牢信心;强化后勤、压实责任;援助心理、消除恐慌,师生同心、共克时艰,打响了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成人高考、教资考试、研究生考试等攻坚战,取得了3990人“平安考试”“应考尽考”的胜利。一年来,学校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积累了经验,历练了队伍,治理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二)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建设,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6. 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人事制度等重点领域“放管服”改革、制定、修订制度10余项,有利激发了学校发展活力。相继开展了引进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和校级研究中心的考核工作。修订学校章程,完成董事长变更。

7. 学科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学校出台的关于推进我校专业硕士教育相关文件精神,加强与主办院校的沟通与联系,积极推荐我校具备条件的教授参与主办院校兼职硕士生导师的遴选。2022年推荐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的陈振华博士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兼职硕导。英语语言学院周平教授成功入选安徽省外文学会副会长,提升了我校外语学科在省内地位,增强外语学科的话语权,对于推动我校外语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8. 新专业成功获批。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跨境电子商务”3个本科专业成功获批。至此,我校本科专业已达38个,学科得到扩展,涵盖了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工学等五个学科门类。

9. 教研立项稳步提升。部级项目和教材建设国家级奖项实现“零”突破,《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与课程思政素养研修班》和《云财务背景下数智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两项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人主编教材《综合日语》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6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

10.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硕果累累。荣获省级以上奖项10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5项,与往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在第16届全国日语演讲比赛中,东方语言学院学生获得总决赛冠军;第二届安徽省大学生质量文化与品牌创意大赛中,3名学生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57项,其中国家级12项。在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省级银奖2项、铜奖13项;1个项目入围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直通车。

11. 质量监控强化提升。组织校院两级督导专家共同开展期中教学检查督查活动;成立院(部)级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工作小组,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制度建设,形成质量监控闭环;再次修订《教学督导工作管理规程(2020年修订)》。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完成听课71人次,看课104人次;校督导专家共完成听课753人次,看课1141人次,实现听看课基本全覆盖,并对83名外聘教师、123名年青教师进行重点听看课。对检查和听课评价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教师。

12. “三进”工作成效显著。评选优秀课程思政教案;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综合专题培训总结暨新学期“三进”工作推进会;出台“三进”质量标准(试行);建设“三进”典型专业;编写多语种版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金句解读讲义,并已列入安徽省规划教材;举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开展“三进”相关课题研究;组织学生“三进”主题活动,多措并举、不断拓展,外语专业均已实现“三进”全覆盖,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两次进校检查指导,对我校“三进”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13.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围绕学科方向,学校积极组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培养、稳定三项工程。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加强对新入职教师、新聘任教师的培训,累计培训约327人次;引进各类专职人员76人。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从政策、资金上继续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学位,全年教师攻读博士11人,创历年新高。完成78位同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评审工作,其中晋升教授2人,副教授17人,讲师25人,助教48人。

制订《教职工竞聘管理岗位办法(试行)》、《辅导员岗位津贴发放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举办中层干部竞聘会;深化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博士人才考核;完善多元化薪酬激励机制;着力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14.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为推进产学研合作,发挥高校人才和智力优势,英语语言学院与外研社合作签署了8项横向合作项目,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校横向科研项目的发展。在学校一系列科研政策的促进下,科研项目立项数量有了较大增长,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3项,引进博士科研启动基金1项,合肥市规划办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95篇;其中3类期刊以上发表的科研论文56篇,CSSCI论文2篇,SCI论文1篇,SSCI论文2篇,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学生发表科研论文数21篇,创下新高。

15. 招生就业稳步推进。2022年,学校面向安徽、江西、福建等十省招生,报到人数为2490人,报到率达93.96%。专升本一次录取1600人,报到人数为1508人,报到率为94.25%。2022年本科文科录取分数线480分,高于省控线4分,本科理科录取分数线与省控线持平,本科招生一次性完成录取,生源充足。

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通过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对接会等形式多措并举、用心用情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2022届毕业生共计3895人,本专科就业率分别为88.35%和90.96%,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圆满完成2022年“一年两征”的精准征兵工作,全年参军入伍应届毕业生51人。

16.团学工作迸发新活力。《安外青年》微信公众号继去年挺进全国百强高校新媒体后,又取得新突破,荣获“2021-2022年度全国影响力高校可视化融媒团队”(全国仅30所高校,安徽省唯一一所高校)。荣获全国性奖项12项,全省性奖项13项。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安徽省“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培育计划”荣获一等奖;安徽省第五届“少荃湖”高校辩论赛季军;安徽省大学生“喜迎二十大”文艺汇演中我校“雨涧春行图”荣获二等奖。

17.开放办学不断加快。坚持国际化办学强校之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合作的不利影响,开创“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多渠道并行的方式与国外高校保持密切互动,确保国际交流合作“不断线”。新增德国比勒菲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和日本爱知文教大学合作院校2所;启动与比勒菲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学历提升(硕士)项目的合作;启动与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交换生项目;重启与韩国顺天乡交换生项目,努力寻求合作空间,搭建对外合作平台。筹建我校侨联组织,筹备我校英文版网站建设。

(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益,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8. 服务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合法全面保证教学需要。2022年共完成采购计划招标询价任务412单,建立了与我校节奏一致的优质供应商资源库。执行30项工程项目招标,严把项目审批,完成招采任务。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完善了招生系统、离校系统、迎新系统、考场查看系统和专升本考试查询系统的优化建设,并完成了实际部署,已投入使用。基于企业微信平台的请假系统、文件查阅系统、开放实验室申请系统等也已完成建设,将适时投入使用。

19. 校园基本建设稳步推进。迁移三个消控室形成消防总控制室,建立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消防管道物联网监测;维修改造门面房A区和西语楼至25#楼电缆更换工程、图书馆室外主水管渗漏项目;分阶段完成校雨污水管和EPC等多项改造;完成对围墙进行安装防爬刺网加固、砌筑加高,门面房安装防盗窗等一系列工作;新增地扩建项目中艺术中心主体已全部完工,进入内外墙粉刷及内部装饰阶段;1#-2#女生公寓一至四层主体已完工,五至六层主体待验收。

20.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向困难党员送去慰问金。完成辅导员和思政教师补贴、全校教职工体检、工会福利发放工作。做好“奖、助、勤、减(免)、补”工作,共发放国家奖、助学金1128.55万元;发放勤工助学补助63.84万元;完成全校9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工作,资助金额共计99.0065万元;对831名特殊困难给予资助,发放国家助学金183.25万元;为128名退役士兵发放国家助学金42.24万元。做好师生群众信访工作,有序接待来电、来访。

21. 安全稳定常抓不懈。充分发挥校园“110”服务平台作用,加强值班人员接警、出警、救助、服务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年度校园报警平台共接警2639起,均妥善处置。制定了《攀爬学校围墙处理办法》,对182名学生给予纪律处分,并对围墙进行加高、加固、安装防攀爬刺网等。同时,对学校监控盲点补充监控摄像头22个。建立健全了学校消防档案,修改、完善《微型消防站规范化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和智慧消防平台系统。16次全面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火灾隐患,逐一梳理、分类建档,跟踪监督。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3次,消防演练8次,把开展“119”消防宣传月活动作为冬春消防安全保卫攻坚战的重要工作。2022年电信网络诈骗立案21起,被诈骗金额322543.37元,与2021年立案数同比下降85.71%。

一年来,在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董事会的要求、与全校教职员工的期盼还有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班子的全局思维能力、谋划能力以及落实见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师、管理两支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校园基础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深化;五是精细化管理和落实有不足(如学生攀爬围墙未得到及时处置)。

二、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校发展为基础,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加长板,补短板,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全校一盘棋,全面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跨上新台阶、迈上新水平。

(一)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进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实施落地,推出一批有理论说服力、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成果。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材,组织思政课教师分专题、成系列解读。结合各学科专业知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专业教学。

2.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持续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形成安外经验,培养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提升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提升学校美誉度。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水平,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坚定师生文化自信。

3. 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压实党建工作责任,深化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力争立项省级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 1-2 个,开展党建课题研究,推进“党建+”品牌和“一院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创建,推动党建质量全面创优提升。认真做好任期届满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培养”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高层次人才和学生骨干中发展党员工作。

4.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健康驿站建设,强化健康宣传教育。引导师生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按照错时错峰、安全有序原则,制定工作方案,统筹做好开学返校与放假离校工作。做好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在科学安排、关爱师生中体现安外“温度”。

(二)深化内涵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 积极申报本科新专业。继续加强新专业建设,组织召开调研和论证,依据“十四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申报环境设计、葡萄牙语、数字经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知识产权五个专业,实现学科拓展。

6. 着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工作。为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寻求更多合作高校,做好兼职硕士生导师的摸底与推荐工作。

7. 设立国际会计学院。为更好地发挥专业学科优长,确保师资在资源配置中有效发挥作用,满足社会需求,设立国际会计学院。

8. 加强教学督导和质量监控。修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进一步完善“立体化”评价体系,构建校院联动的教风、学风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加强质量监管,强化教学管理,紧抓教学质量,严格课程过程考核,推进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9.扎实推进审核评估工作。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提前谋划,成立工作专班,对标对表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找差距、补短板,全力以赴迎评估。

10.稳步提高生源和就业质量。进一步优化调整各专业招生规模,通过多元立体招生宣传网络,加强招生宣传,着力提高生源质量,争取更多招生计划支持。落实就业“包保”责任制,落实好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多举措开展大学生征兵入伍宣传工作,实行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周报、月报制,力争本科生年度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0%以上。

11.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修订引育高层次人才规定,精准引进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青年博士人才5-8人。构建高层次人才长期支持、稳定支持、重点支持体系,引进、培育和建设优秀学术团队。加强人才服务管理,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形成“年轻硕士博士化、青年博士教授化、年轻教授专家化”的拔尖人才成长态势。强化典型引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调整优化专兼职教师结构。优化人才布局、完善梯队建设,做好新一轮干部竞争上岗工作。调整优化兼职教师,推动兼职教师管理向纵深化、精细化发展,不能按要求履职的,学校按照条件和程序另行遴选人员及时补位。

12.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扎实推进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校级研究中心及科研项目为平台,以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为契机,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凝练学科专业方向,紧跟社会热点,不断探索科学奥秘,不断提升研究成果的层次。积极推进交叉学科研究,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实现科学研究项目与科研成果迈上新的台阶。

13. 扩大开放办学。落实已有合作项目,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新院校,计划新增2-3所国外院校(机构),视疫情情况,以学分互认、游学实习、联合培养等形式,多渠道开展学生出国交流和学历教育项目,鼓励优秀教师出国访学、读博等;尽快恢复中澳合作办学,依托合作院校,以我校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等专业招收5-10名国际学生。

(三)强化服务保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4. 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安全平稳推进报告OA办公系统、教务系统的各系统兼容,确保网络安全,全面推进管理信息化。理顺后勤管理及服务体制,提升保障水平。

15. 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加大对43亩扩建项目中的艺术中心楼、学生公寓的建设力度,力争在9月份启用。对就业创业指导空间再造,为一站式服务提供场地。顺利完成EPC项目,校雨污水管改造和下湖的湖底治污、EPC等多项改造。弃土堆进行整治和美化。设校园围墙防护设施,加强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提升人防和技防水平,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不断优化办学环境,力争得到社会各界更多支持。

16. 大力推进民生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师生员工“急难愁盼”等问题。加强对65岁以上患有基础疾病教师的关心关怀;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加强教职工帮扶、救助、慰问工作。筹备召开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17. 全力维护校园稳定。落实2023年学校稳定安全目标任务,夯实稳定安全工作职责,持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做到稳定安全与日常工作同步开展。健全稳定安全工作机制,深入分析研判,持续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切实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健全联动机制,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完善学校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消防交通安全等突发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构建校园综合治理体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文明健康、和谐有序。

18.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二十周年校庆,凝练安外精神、安外价值观,加大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

19.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多举措提升新媒体建设水平,合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升学校美誉度和影响力。

2023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董事会的领导、校党委监督保障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面组织落实2023年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