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网站首页 > 院部动态 > 正文

ANHU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马院召开2019年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

来源:      时间: 2019-02-24     热度:

新学期伊始,2月2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会议室召开了全体教工参加的新学期教学工作研讨会。

会议议题主要有以下五项:

1、李永山教授就本学期马院科研工作重点方向及申报立项目标要求做了发言。李教授也谈了马院教学科研团队的三个特点:一是老中青三结合;二是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与理论功底;三是有一定的政治与业务素质。同时也提了些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正所谓大河无水小河干,小河有水大河满。一是团队形成合力,为校评估为学院做好准备工作。二是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共产党员生活在组织当中,科研工作离不开校社企合作,建议教授们与大家同心协力为科研上台阶贡献力量。

2、为满足多元化模式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要求,狄成杰教授重点就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本学期产学融合的工作开展做了发言。狄教授指出产教融合就是根据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把产业先进的技术、理念等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本学期产教融合的重点:首先在深化与泊岸文化小镇融合的基础上,与安徽省龙凤科技集团、爱沃客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安徽天鸣农林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天鸣花海合作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促进校企融合进一步发展。

3、胡敏兰老师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第一章第一节做了说课示范。从教材分析(课程地位与作用;课程内容;课程的重、难点)、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渗透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课程导入、主要内容讲授、知识点总结、知识延续)、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彩展示。

4、赵业丽老师针对新学期教学工作,突出对教学七大件的准备内容及规范要求给全体老师做了逐一详细讲解。

最后,操基栋院长作了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工作要点的重要报告。

2019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为中心,增强大局意识,奋发作为;推进新思想、新理论全面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扎实做好“三进”工作;加大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创新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新方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心聚力,同心同向,扎实推进本年度各项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一、认真抓好党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

(一)抓好党建促教学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双带头人”为目标,落实党建责任制,推进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有机融入,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推进中心工作的动力。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抓好支部委员和普通党员两个层面的理论学习,建立完善的集中学习、集体研讨和个人自学的学习制度,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学深悟透、常态化、制度化;以支部为单位,依托主题党日活动,每个月组织1次集中学习、研讨,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日,每学期拟组织党员集体活动1—2次。

(二)坚持体系化学习。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等,结合实际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岗位职责学,带着问题学。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进一步坚定信仰信念,鲜明立场,勇于担当,求真务实,增强学习的本领、改革创新的本领、狠抓工作落实的本领。在全体教师党员中推进提质创优活动,形成马院理论学习创新,教学工作创新特色,力争在校内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与管理。

(三)新思想、新理论“三进”工作。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此项重要任务责无旁贷;继续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研究者、传播者、践行者,不断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各教研室,要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力争学懂弄通做实,联系实际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建构新的教学模块,将新思想、新理论“大剂量渗透”到课堂教学。

二、本年度工作总体思路

(一)教学工作上做到:一新、二实、三转

一新,教学工作创新。课堂教学要跳出传统教学套路,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课改力度,从提高质量和水平着眼,从提高抬头率和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加大MOOC、翻转课堂建设力度和新媒体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选材上植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际,既紧扣时代发展又要回应学生关切,既具备深厚学术积淀又有效激发学生求知需求,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二实,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对象实际。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脚踏实地,一门心思的搞教研,一如既往,一丝不苟的坚持探索,推进思想政理论课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注重融合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追踪反馈等多种教学方式,深入地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于多样化教学之中,真正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实现思政教育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标。

三转,坚持思政理论深度、实践教学精度、教学投入力度,转教学状态,转工作心态,转教学模式。深刻理解“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切实把思政理论课学科专业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全面体现,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取得新成效,做出新业绩。

(二)建立三个清单施工图

一是教学任务清单。1)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媒体运用力度,要求全心全员走进课堂。(2)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二是课题项目清单。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际,围绕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实际,围绕本科实践教学实际,认真开展科研教研。结合三个围绕,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上教科研项目,有特色创成绩。

三是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清单。合格评估工作是学校今年的重头戏。重视教学档案、支撑材料、评估案头材料等,要精心精力,未雨绸缪,准备到位。分工明细、明确责任、落地落实、保证质量。

三、教学重点工作

(一)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强化课程模块建设。积极开展多元课堂教学设计,加大新技术、新媒体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力度,将思政课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创建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考试新模式、完善修订试题库。开设学生“经典诵读”、拍摄思政课“微电影”、思想政治课堂“小讲座”等系列活动,提升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规范集体备课、做实教学沙龙和日常教研活动。

(二)开展产学融合工作。为满足多元化模式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要求,加强产学融合建设;加强与优秀企业、模范乡镇、社区共建联系,计划本学期联系建立1—2个产学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三)抓实教研活动。各教研室制定本教研室学期教研活动计划,本学期至少召开集体备课、教研会2—3次,并做好教研会议内容记录;各教研室拟定新思想、新理论“三进”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教研活动、课程特点,落定“三进”计划。

(四)加强课程建设。期初由学院制定教学公开示范课计划,推选一至两名教师在马院示范教学,并准备参加校内、外教学竞赛;课任教师每学期要完成2次以上同行听课,并认真撰写听课记录,要作出有实质性点评;拟开设网上课程1-2门;学院督导组每位成员学期要完成3次以上督导听课,填写督导记录本,提交听课记录表与课堂照片汇总备案。

(五)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做好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各阶段、各环节的教学检查,做到教学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反馈、有整改落实措施。坚持“三期”教学检查,实行全过程督导,由教学院长牵头,学院督导组负责组织落实。

(六)强化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新颖性),课程建设(新媒体新技术运用、ppt制作精美规范、网络课程开设)等项工作:

(1)教学资料“七大件”规范撰写情况;

(2)集体备课(教研室组织情况)教师个人备课规范;

(3)教师课程“作业练习”文本规范及完成情况;

(4)期末出卷、阅卷、登分、评析规范标准情况;

(5)实践教学组织和实践教学课时落实情况;

(6)督促期初补考及期末考试的组织工作;

(7)检查学期教材征订计划、教材版本与教学任务分配、学期课程表安排工作。

(四)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材料整理

(1)编制评估材料整理总目录;

(2)2017年下半年以来:本科试卷、实践教学材料、课堂一刻钟、微信课堂、精彩课堂、课堂练习规范本、宿舍微信讨论(本学期拟在本科“基础”本科班实行);

(3)汇编教科研成果、精品课程;

(4)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流程、教学总结、教学大纲、思政课程教案等;

(5)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项规章制度整理汇编;

(6)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行政会议记录、党支部会议记录、教研室会议纪录(2017年);

(7)教研活动、教学竞赛等内容整理(2017年)。

(8)合格评估材料组:赵业丽、高璐、教研室主任。

三、加强科研教研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教科研方向。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课程思政、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等研究内容。凝聚科研教研方向,重点放在教研上。马院要牵头“课程思政”建设,主动联系一个二级学院,组建“课程思政”研究团队,创建一套课程思政的教学文件,研究撰写“课程思政”改革思路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制定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内容、教学过程等,撰写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整合资源形成马院教研合力;加强服务新农村建设创新团队建设。

(二)进一步推动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项目。积极组织教师申报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题、教育厅课题、校级科研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来马院讲学、学术讲座。

(三)开展服务地方活动,争取横向课题。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加强与地方企业、乡镇社区的联系,提供新时代、新理论指导,争取横向课题数零的突破;凝聚现有学院科研实力,起步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项目。

(四)加大《概论》、《原理》精品课程的申报立项力度。积极做好申报材料准备,力争本学期省级精品课程立项。

四、队伍建设工作

(一)队伍与课程建设并举。岗位配备到课程上,按课设岗,按岗配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点探索建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机制,教师按思政课程建设标准,进行思政理论课教学,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二)按照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科研工作和其他常规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教师成长工程,提升教师的自觉学习意识,提升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积极为思政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搭建平台。本学期争取选派教师参加思政课程教学研究培训和考察,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堂教学时代性和针对性。

近年来,马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新教学理念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教学设计还不够完善、教学资料还不够时新、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现代信息化手段运用于教学面还不够大、教学管理还不够科学等问题。新学期将进一步增强集体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的针对性、练好教学“内功”,严格教学管理、问题评析、绩效考核,进一步推进马院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