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热爱校园文化,致力孕育她、培养她。东方语言学院院长张胜芳在本次交流研讨中就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我们高校教育应当做到哪些,我们的义务是什么?”她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也是向全世界、全人类的庄严宣示。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应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当前乃至以后我们高校应当做到哪些,我们的义务是什么?”
虞志方副董事长在研讨时说到:“文化建设对于我们这样的高校是太重要、太迫切了!我以为当前第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宣传,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提练我校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审美观,作为办学治校的灵魂;第二是按照合格本科院校的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各种办学行为;第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使本来就很美丽的外国语学院更具魅力、更加引人入胜;第四要搞好顶层设计,用日渐成熟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教育熏陶学生,使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副院长洪增流也对加强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如胡总书记所说,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文化上的传承和创新,作为学校的教职工,首先就是要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弘扬我们民族和世界的先进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开展健康、高雅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我们每一堂教学中,和学生每一次谈话中,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以此来引领所在地区的文化建设。”
国际经济学院院长李家整认为:“高校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于师德建设、学风建设和师生关系建设三个方面,应该以精神作引领、物质作支撑、制度作保障。结合我校实际,首先要加强师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培育。‘科学为壤,人文浇灌’的思路应该贯穿我们的教育过程。其次,文化强校必须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之上。这里的物质是指文化的载体,文化建设的有形‘抓手’。第三,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制度保障。应该以规章制度等方式,使承载文化精神的活动固定下来、传承下去,并得到切实的贯彻。建设内涵丰厚、特色鲜明的大学校园文化,需要凝聚各方力量,需要依靠学校每一位师生的创造和传承。教师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缔造者、守护人。教师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身体力行,要加强自身的科学、人文和艺术修养,以其行为品格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同样,教师也承担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第四,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对学生进行校风教育,让他们熟知学校历程,正确客观地认识学校、了解学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校责无旁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的重要性,重视文化建设,在美丽的安徽外国语学院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要以安外人的文化品位创建优良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