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ANHU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 2024-03-18     热度:

安徽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建强课堂教学主渠道,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也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必要手段。汲取地方资源鲜活的养分,理论才有根,有魂,有源,思政课才有特色,显灵性,接地气,利用地方教学资源与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以适应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挖掘地方资源,助力实践教学。开发利用地方资源要以新时代为背景参照,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以实践育人为重要目标,以实效性为检验标准,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着眼于优化校地合作、校际共建共享、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网络技术的互动互用等多种路径选择。地方资源分布广泛,生动直观,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充分认识和挖掘地方资源的教育价值,努力推进地方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学院不断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与政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内和校外实践活动,依托安徽省地方资源,“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抓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先后与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博物院、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安徽泊岸艺术小镇等单位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培育,陶冶高尚情操,提高道德修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创新了实践教学的形式。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为例,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课旨在通过对近现代史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革命传统。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学院与渡江战役纪念馆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安徽省的地方历史资源,开展“纲要”课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当前,高校教育国际化正朝着信息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丰富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又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技术的互动互用,探索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创新了教学方法。将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思政课堂的学生参与度。

学院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从“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改革试点,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形式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以点带面,全面覆盖。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学院教师认真总结和凝练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成功申报省级和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数项。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贯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将新媒体新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提高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让学生迈出课堂,走向社会,铭记历史,提升素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锻炼其意志品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撰稿:赵业丽 审稿:刘沪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