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团建工作 > 正文

国际旅游学院实践团赴怀远县莲花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7-04 】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在实践中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7月2日,国际旅游学院实践团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莲花村开展“曙光在田埂跳跃—关注生态,绿色调研”主题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由国际旅游学院团总支书记孙露茜指导,团总支学生副书记姜婷带队,共计6名成员参与。

此次“三下乡”活动以“曙光在田埂跳跃-关注生态,绿色调研”为主题,围绕怀远县河溜镇莲花村的产业调研、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调研、普法宣传、访谈非遗传承人和观摩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内容展开,实践团成员通过自身实际行动希望为农村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的力量。

7月2日上午,实践团从安徽外国语学院出发,正式开启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活动。

首先,实践团来到了莲花村村委会,参观了村委会的文化墙、与当地村委会以及有关领导对接实践项目。通过与怀远县河溜镇莲花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长杨军、组织委员朱义伦、宣传委员耿青婷和村里葛老师的交谈,实践团了解了该村的发展情况。

随后,杨军带领实践团一行人参观了当地的工厂,进一步了解工厂生产过程。在交谈中得知莲花村现存15个工厂,涵盖不同产业。这些工厂不仅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更带动了莲花村经济发展,同时对调整农村劳动力和人口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7月3日上午,由莲花村组织委员朱义伦、宣传委员耿青婷带领实践团前往村民家中,对村民进行走访,其中包括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两名老党员。莲花村村风淳朴、环境怡人,村民的热情让实践团体会到这座村庄的温情。

随后,实践团开始针对留守儿童进行防溺水知识的宣传,围绕溺水事故多发地、溺水时如何自救、遇见他人溺水如何施救等角度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课,从多个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并在莲花村各个大小水塘、河流等进行防溺水巡逻。7月3日下午,实践团联合村委会开展了推普、防诈骗、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莲花村素有“灯窝子”之称,是淮河流域民间艺术花鼓灯的发祥地和传承地之一。7月4日上午,实践团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石春彩家,在这里见到莲花村的特色非遗文化----花鼓灯。老先生向队员们展示了花鼓灯,介绍了它的由来,并且详细讲解了花鼓灯的表演形式。随后,同学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花鼓灯,深深的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团队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有义务和责任努力学习传承好传统文化,为我国的文化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员们多方面的了解的莲花村的文化资源现状,感受到了莲花村乡村振兴发展的蓬勃生机。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坚定理想刻苦奋斗,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社会,通过实践活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通过多种活动方式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撰稿:杨梅、李孟南 图片:姚腾飞、姜福超、夏梦婷、姜婷;审稿:满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