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校企合作 > 正文

国际旅游学院组织召开2018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09-11 】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为适应我院办学层次的提升,进一步完善“外语+专业+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我院教学规范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深化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国际旅游学院于2018年9月10日,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2018级旅游、酒店、会展等三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此次论证会在艺传楼三楼310会议室进行。围绕培养目标确定、核心课程课时分配、实习实践环节安排、新生专业导入课程安排以及产学研教育推进等五个部分展开。参加会议人员:除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以外,三个专业教研室骨干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也参加了本次论证会。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适应社会需求,创新培养模式,完善我院“外语+专业+综合素质” 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素质教育(包括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重视传授必要的综合基础知识,重视培养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其二,认真解读我省及长三角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围绕我院“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外经外贸外企外事人才需要的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要求,拟定就业岗位、培养目标和具体规格;其三,专业课程设置体现“外语+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构建以培养“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个核心能力为目标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学三个课程体系;其四,丰富实践教学类型,统筹考虑实践教学各种环节,确保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不断线。进一步融合社会实践与实习教学,统筹考虑实习类型、方式和时间。强调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设计)的有效结合;其五,按照课程性质,整体统筹安排各模块之间的学分学时配置,实现课程间的自然过渡与紧密衔接。

附:参加会议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人员(企业)名单如下:

周碧华(安徽中国国际旅行社)

王东(安徽和平国际旅行社)

孟园春(合肥威斯汀酒店)

曹燕英(上海世博中心)

董枝兰(合肥美达会展)(图、文/国际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