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即教育部部令43号,已正式实施。《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在新形势下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说明,如辅导员身份是什么?有哪些工作职责和要求?辅导员队伍应该如何培养和发展?如何提高工作技能以及育人能力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下是本人的几点学习心得。
一、加强角色认知。辅导员的角色更明确,身份更清晰。新规明确了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教师,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管理人员,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角色。特别是应对校园危机事件时,要及时进行初步处理,稳定局面,把我学生最关心的利益,控制事态发展,掌握程序,及时上报。平时,利用网络媒体,谈心谈话,侧面了解等方式,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问题学生,要进行多关注,多引导,多帮助,将校园中的不稳定因素扼杀在摇篮中。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教学开展的基础,因此,新形势下的新规,要求辅导员还应具备扎实的,有效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定位好角色,发挥好作用。
二、落实辅导员的工作和职责。《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包含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导,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内容,基本涵盖了学习教育,管理,服务及实践,就业创业等各个培养阶段,辅导员工作职责更加丰富。工作内容的丰富,是对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职责覆盖各个方面,体现出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具有的重大作用,同时,也是对辅导员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应深入学生中去,除了普通的观察了解,面对面沟通和交流之外,还应努力开拓网络教育新阵地,掌握网络时代的话语权,走近学生,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大学生成长阶段性特点,帮助学生解决好各个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努力做好大学生生活上的知心人以及学习上,思想上的引路人。
三、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建了更宽广的发展平台。在培训与发展,管理与考核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切实保障辅导员工作有条件,有平台,有待遇,有发展。作为辅导员,应该明确角色,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把握机遇,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个人能力,及时补充知识,构建理论体系,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加强一对一个性化指导,以更加专业化的态度和过硬的素质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辅导员是一个亦师亦友的存在,既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又要融入学生,与学生为友,既要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做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解决大学生阶段性的具体问题。现阶段,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可能有些片面,处理问题也有不足之处,但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总是在不断发展和提升,对于今后的工作,也将明确角色责任,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盛会的知心朋友。(文: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