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党团工作 > 正文

“皖宣云岫行”团队深入泾县,揭秘宣纸制作工艺传承非遗古韵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7-15 】

在电子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古老的宣纸以其“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独特魅力,默默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化古韵。7月2日,安徽外国语学院“皖宣云岫行”团队走进中国宣纸文化园,开启了一场深度探寻宣纸文化的实践之旅。

undefined

见证宣纸诞生,18道工序的匠心传承。清晨,团队成员带着蓬勃朝气抵达中国宣纸文化园。在这里,大家目睹了宣纸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制作过程。宣纸的原料取自泾县特有的青檀树皮与沙田稻草,经过浸泡、蒸煮、打浆、捞纸、晒纸、剪纸等18道核心工序和108道精细操作,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数百年的智慧与坚守。

对话非遗传承人,宣纸的文化价值与生命力。中午,团队有幸采访了宣纸技艺传承人刘开永老师。他动情地分享道:“宣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瑰宝,不仅是书法创作的绝佳载体,更是笔墨绘画的理想画布,方寸之间可承载万千意境。其原料优质、工艺精湛,具有极强的耐久性,可历千年而不朽。”刘老师的讲解让队员们对宣纸的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undefined

亲手体验制作,触摸千年技艺的温度。午后,团队成员化身“匠人”,亲自参与宣纸制作。从打浆到抄纸,大家用指尖感受纤维的细腻与浆液的温润。当一张张散发着草木清香的宣纸在手中成形时,队员们无不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实践队员周同学感慨:“看似简单的工序背后,是代代匠人对完美的极致追求。这份非遗技艺的传承,正是文化生命力的最好体现。

总结与展望,让千年古韵焕发新光彩。夜幕降临,团队召开复盘会议梳理当日成果与问题,并规划后续宣传方案。队员们表示,将通过影像记录、调研报告等形式,全方位展现宣纸文化的魅力,助力这一千年非遗走进大众视野。

(撰稿:文/段雪颜、周硕琦  图/段雪颜、汤乐怡  审稿:陈阿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