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学思践悟明初心,踔厉奋发建新功——国际经济学院实践团赴肥西县开展社会实践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7-05 】

学思践悟,筑信同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深化思想政治引领,落实伟大奉献精神,倡导同学们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鼓励广大学生响应时代号召融入基层为社会做出贡献。

6月30日至7月4日,国际经济学院团总支书记彭丽萍、国际经济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周玉玲带领9名实践团成员一同前往合肥市肥西县开展了以“学思践悟明初心,踔厉奋发建新功”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实地调研实践活动。

IMG_256

(图为安徽外国语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启动仪式)

实践团调研的课题名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合肥市大学生返乡参与乡村治理意愿情况的调查”,此课题曾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三等奖、被2023年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立项,同时被推荐至2022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能够在内容的科学性和理论性等方面保证此次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调查前的准备:合作商讨制问卷

6月30日上午,实践团成员举行第一次工作会议,经成员内部合作商议,就前期工作准备做出具体的安排,内容主要为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网络调研法来搜集课题相关信息。在会议结束后的三天内,实践团成员通过知网、万方数据、超星、维基百科等网站以及线下阅读等方式查阅书籍与文献了解课题相关信息,并基于目的性、一般性、逻辑性、明确性的原则制作调查问卷,向合肥市内不同高校发布调查问卷,整理并分析调查所得数据。

IMG_256

(图为第一次会议上指导老师对前期工作安排发表意见)

调研方案实施:走访交流开座谈

7月3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到达共青团肥西县委员会并与肥西县团县委领导开展交流座谈会,会议由程静主持。会议伊始,实践团队长丁语彤从调研背景与现状、调研方法与进度、研究优势、现实意义四个方面向在场的领导老师介绍了此次课题。随后,肥西县团县委副书记查恒基于课题现状并结合肥西县大学生返乡参与乡村治理中实际面临的挑战和可推进路径向实践团提出了课题中可改进的内容。

在与实践团成员的交流过程中,查书记指出如今大学生返乡后大多任职于基层岗位,所做的工作多是可被替代性的,并不能体现大学生的优势,如今乡村治理缺少大学生的新活力、新视角、新理念,应将大学生的创新性和乡村治理的需求性结合起来,发挥大学生的真正优势。并讲述了合肥市的返乡成功企业家的事例,引发实践团成员的思考,为实践团下一阶段的实践提供新思路。

最后,由彭丽萍老师总结发言,她指出大学生返乡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意义,并对共青团肥西县委员会对实践团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表达了真挚的感谢。

IMG_256

(图为实践团队长介绍课题内容)

IMG_257

(图为查书记与实践团成员共同探讨课题)

IMG_258

(图为查书记与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

调研成果分析:整理总结展风姿

7月4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共同整理“三下乡”社会实践第一阶段的相关资料,并展开总结大会,大家纷纷就这段时间的经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导老师也向成员们指出了实践中的不足,同时也肯定了大家的努力并给予鼓励。

IMG_256

(图为实践团成员程静主持第一阶段总结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提出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而本次社会实践基于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实地访谈等反馈信息,旨在掌握大学生参与乡村治理意愿的情况,研究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对策建议,为如何增强大学生返乡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提供参考,以正确引导大学生把握与珍视振兴家乡的时代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农业强国建设,毫不动摇地紧随党的步伐为目标,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初心誓言,从而呼唤与鼓舞更多大学生奔赴家乡、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青春华章仍在续写,青年生逢盛世,当肩负时代责任,实学实干,在融入社会的道路上,学习领悟,展现青年人的风姿。

(图文 :丁语彤、贾婉箫 审稿人:高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