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

作者: 时间:2016-04-28

1)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高等数学课程是我校管理类、金融类、会计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与工具课,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与方法,而且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因此,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使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规范化、合理化,使我校的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制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规划意义重大。

2)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目标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用2年左右的时间,研究确定基本适应我院高职各专业高等数学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大纲与要求、习题库系统、试题库系统、主教材、辅助教材、学习方法指导等。逐步将优秀教师的讲稿、教案、教学录象片等做成电子资料上网,形成网络资源。

1、在2——5年时间内,师资队伍结构在职称、学历结构,教研水平和能力的结构方面更加合理化。

2、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研制与开发,自制一套紧贴我院特点的电子教案,以广泛应用与日常教学。

3、2年内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4、编写配套的高等数学教材及教学辅导教材。

5、完善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

3)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1、 根据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我院学生培养目标、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大纲,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完善教学大纲。严格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建立了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适合管理类、金融类、会计等专业要求的三种类型的教学大纲。试行分层次教学,分成A,B,C三个层次,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2、定期进行教学法研究活动,集体备课,备课充分,常备常新,不断修订教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辅导答疑等各个教学环节。经常交流和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和管理方法。建立导师制,督导组及系老教师经常随堂听课并进行指导。

3、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课堂教学注重讲练结合,经讲多练,注重方法的归纳、整理,注意举一反三。注意分析定理的形成过程和证明思路,条件变化对结论的影响,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注意对基本定义和概念的“质疑”和变成训练(包括课堂讨论、课外思考题等),让学生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度。注意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解题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4、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

5、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的教学优势,取长补短,互容互利,充分运用立体化的教学思想,为教师教学辅导、学生自学、练习,提供了更宽阔的教学空间;在教学内容和体系上,在保持经典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精简内容,进一步优化结构和体系,以经典内容为载体,适当融入现代数学思想,插入数学建模的案例,使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

6、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化,经常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试讲,并通过示范教学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注意剖析教材内容整体的内在联系,适当指出有关内容进一步研究的方法和可能性及与后继课程联系。

7、 普及教师的公开课,请有经验的教授亲临指导,课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提高每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系专家组及系督导组进行一对一帮教,定期听课,精心指导青年教师,帮助组织教材、审阅教案、明确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帮助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学技巧.在课题选择、项目申请、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指导,使所有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有较大的提高,都能站稳和站好讲台,学生评价主讲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大部分为优.

8、在教材建设方面,编写出一本适应地方院校的、使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的、更能适应我校的教学要求的、高水平的由全国优秀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和学习指导书。

9、鼓励教师教改项目的立项,在2年内主持并完成1~2项院级教研项目,争取1~2项省级教研项目,在5年内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发表和推广。

5)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根据教学情况需要增加其它资源。(2016年5月)

学生优秀调查报告选登。(2016年6月)

进一步增加学生课外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材料。(2016年12月)

完善教学平台,建设网络资源。按照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将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的有机整体,加快建设网络资源。(2016年10月)

6)课程建设的进度安排及人员分工

2016年8月至12月,优化和丰富教学资源,调整教学内容体系。(程中林、王芳、张庆、王晓佼负责)

2016年8至12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定期举行专题教研活动。(程中林、张庆负责)

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建设电子教案和相应的试题库,加快建设学院教学课件,全面改善实现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案王芳、张庆负责,试题库由程中林、王晓佼负责)

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组织教学研讨会,研究、交流课程和团队建设经验。(程中林、王晓佼负责)

2016年4月至10月,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程中林、王芳负责)

Copyright © 2002-2017 版权所有:安徽外国语学院 皖ICP备120177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