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推动育人力量下沉至学生生活一线,着力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根据《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等相关文件精神,党委学生工作部决定组织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系列活动。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党建引领:组织微党课、红色文化作品创作“党员示范宿舍”创建评选等活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力量下沉:开展“领导面对面”“师生下午茶”“专业教师进社区”等互动交流活动,推动学校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深入学生社区、贴近学生。
 
 心理服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情绪管理沙龙、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等活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能力提升:举办办公软件应用、公文写作、表达沟通等技能培训,组织优秀学生朋辈分享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
 
 学风建设:组织学业答疑辅导、学习经验交流、“学霸笔记”展评、优良学风宿舍评选等活动,营造勤学、乐学、善学的浓厚氛围。
 
 就业指导:开展专场招聘会、简历指导、模拟面试、职业规划咨询等活动,强化精准就业帮扶。
 
 美育浸润:结合非遗文化体验、艺术创作工坊、经典影视鉴赏等形式,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升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
 
 书香社区:打造社区红色书屋、图书角,组织阅读分享会、读书沙龙、经典诵读等活动,涵养人文底蕴。
 
 劳动教育:开展文明宿舍评比、社区服务日、内务整理培训、绿植养护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育良好劳动习惯。
 
 志愿服务:组织社区环境美化、节能环保宣传、助老帮扶、大型活动保障等公益行动,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
 
 安全管理:联合安全管理处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切实筑牢学生社区安全防线。
 
 党委学工部:负责整体方案设计与跨部门统筹协调,对接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全管理处及各二级学院;实时跟踪活动进展与成效,汇总活动材料并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协调校内场地、物资等核心资源,解决活动开展中的跨部门难点问题。
 
 党委宣传部:统筹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电子屏等宣传形式对活动进行跟踪宣传;指导各单位收集活动素材(含现场照片、学生感悟、典型案例等);协助设计活动宣传物料,规范宣传口径,提升活动知晓度与影响力;挖掘活动中的育人故事与先进典型,通过专题报道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教务处:统筹学风建设、能力提升类活动的学术资源支撑,对接各专业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参与社区学业答疑辅导、学习经验交流、“学霸笔记”展评等活动;协助各二级学院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推动“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社区育人活动,强化学生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协同提升;跟踪学风建设类活动成效,为优化活动方案提供教学管理层面的建议。
 
 团委:统筹志愿服务、美育浸润类活动,组建“社区志愿先锋队”,开展志愿者专项培训;协助收集学生活动需求与反馈,为活动优化提供建议;组织学生社团为二级学院在社区开展各类美育主题活动提供支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党建引领、书香社区类活动提供学术支撑,派遣思政课教师指导微党课开发、红色文化创作(如红色剧本杀、理论漫画等);开发“社区思政微课堂”资源包(含短视频课程、理论学习手册、思政读物推荐清单);参与“马院教师进社区”活动,定期开展思政答疑、理论宣讲、读书领读,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
 
 安全管理处:统筹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相关活动,制定涵盖消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宿舍安全等内容的社区安全工作方案;指导各学院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协助各学院开展社区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并全程跟踪整改落实。
 
 各二级学院:每月至少在学生社区组织 1 次主题活动;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制定详细活动方案,报党委学工部备案后实施;主动对接协同单位,明确资源需求,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收集活动过程性材料与学生反馈,按要求及时报送总结。鼓励跨学院联合承办,共享优质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一)精心组织,打造品牌。各学院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策划实施,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育人传统,着力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一院一品”社区育人活动品牌。
 
 (二)贴近需求,务求实效。活动设计与开展应紧密结合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持续优化活动方案,确保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强化激励,注重考核。党委学生工作部将对各学院活动组织开展情况、学生参与度、活动实效及材料报送情况进行跟踪评估,评估结果纳入学生工作年度考核体系,并作为评选“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优秀组织单位的重要依据。
 
 各承办单位需于每月 25 日前,向党委学生工作部报送次月活动计划;每次活动结束后 3 个工作日内,提交包含活动概况、现场图片、学生反馈、成效总结等内容的图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