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外国语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系列问答(一)

作者: 时间:2025-03-19 点击数:

1.什么是审核评估?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规定了“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其中审核评估是院校评估的一种模式。审核评估不同于合格评估。合格评估属于认证模式评估,达到标准就通过。审核评估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结论不分等级,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审核评估的重点是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强化自我改进,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相对于2013—2018年组织实施的审核评估(简称上轮审核评估)而言的。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新一轮审核评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对接新时代教育评价、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引导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3.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体现在哪里?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评估导向的变化。强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二是评估内涵的变化。变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三是评估类型的变化。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方案和不同指标模块供高校自主选择;四是评估方法的变化。采取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当好“医生”和“教练”,为学校“诊断把脉”,突出评估为学校服务;五是评估功能的变化。突出评估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评价结果供“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科评估共享使用,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精准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4.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对象和周期是什么

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均应参加审核评估。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应先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原则上获得“通过”结论5年后方可参加本轮审核评估。审核评估每5年一个周期,新一轮审核评估时间为2021—2025年。

5.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开展目的是什么

一是全面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任务。2020年,中央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

二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审核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研制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构建中国特色、符合时代需要的审核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协同联动的诊断改进机制,是加快实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化、长效化的紧迫任务。

三是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内在需要。上轮审核评估在引导高校“强内涵、促特色”方面作用明显,但还存在评估推动高校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力度不够、评估分类不明确、评估结果刚性不强、评估整改乏力等不足,迫切需要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对审核评估工作进行改革创新。

四是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评估是国际高等教育领域保障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机制,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新一轮审核评估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质量保障需要,体现了国际高等教育评估的共性趋向,有利于内部质量保障与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机统一,相融互促。

6.新一轮审核评估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一是高校立德树人不够鲜明问题。针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软、弱、碎”,“三全育人”格局还未完全形成的问题,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化高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强化立德树人评价,增设“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政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使立德树人变成评估“硬指标”,形成学校评建工作的“硬举措”。

二是评估分类指导不够问题。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存在国家尺子过粗、高校自设尺子不清晰的问题,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建设情况和特点,采用柔性分类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套餐”、设置可选指标,实施分类评估、精准评估,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

三是评估刚性不够硬度不强问题。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结果运用不足、问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加强评估的制度化设计,强化评估整改和结果应用,列出“问题清单”,建立“回头看”督导复查机制和整改问责机制,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闭环。

四是评估负担偏重问题。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负担偏重的问题,优化评估程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实行线上线下评估“一体化”设计,优化评估流程,精简入校评估天数人数环节,采信教育部专业认证结论,减少重复评估,切实让评估负担“减下来”。

五是评估弹性空间不足的问题。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方式不够灵活、规定动作固化的问题,尊重专家自由裁量权和学校自主选择权,学校根据办学实际自主选择评估类型、自主确定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不设置“规定动作”数量,专家自主选择评估方法技术,与学校一起制定“个性化”评估考察方案,综合诊断开方,做到“一校一案”。

7.新一轮审核评估在破“五唯”方面有哪些举措?

新一轮审核评估更加注重发展性评价,坚持以内涵式发展为导向,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和评价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采取的主要举措:一是强化学校内涵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避免单纯根据显性指标判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二是强化高水平教师投入本科教育教学情况评价,不是看“帽子”教师数量,而是注重其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贡献。三是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学会什么”。四是强化多元主体评价,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评估机制和学生、青年教师参与评估机制,从不同角度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情况。

8.新一轮审核评估监督的高校办学“红线”“底线”问题是什么?

在定性指标中,通过增设对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方面的立德树人“负面清单”,关注高校办学“红线”。

在定量指标中,通过设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基本办学条件、学生发展与支持服务方面的要求等“统一必选项”,列出了办学“底线”标准,其中第一类评估16个,第二类评估17个。对于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等问题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采取约谈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等问责措施。

9.新一轮审核评估倡导“质量共同体”理念的初衷和用意是什么?

整个评估过程倡导“质量共同体”理念,尊重高校的自主选择权和专家的专业裁量权,突出为高校提供诊断服务,而非“猫鼠游戏”;参评学校、评估专家、评估机构形成一个质量共同体,围绕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共商共研、同题共答。一方面挖掘出影响和制约高校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发现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特色,凸显评估的“指挥棒”作用,靶向服务高校高质量发展。

10.新一轮审核评估对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有什么作用?

一是坚持以评估思想理念引导改革。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全面对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先进理念,将其作为引领整个评估工作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刻苦学习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强调教育产出质量,以质量保障机制和能力为评估重点,促进学校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

二是坚持以评估要点指标推动改革。坚持对标新时代本科教育质量要求,加强对思政教育、本科地位、学生发展、卓越教学、双创教育等方面的审核,衔接“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引领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让教学改革“动起来”,推进高校在体制机制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重点领域取得改革新进展,实现改革新突破。

三是坚持以评估整改促进改革。增设审核评估问题清单,特别针对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学薄弱环节及主要问题,采取“台账销号”方式一抓到底。实行限期整改,落实督查督办和问责制度,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对高校整改情况和关键办学指标进行督导复查,持续追踪整改进展,促进学校增强问题意识和整改意识,扎实解决学校存在的影响本科教育教学主要问题。



Copyright © 2002-2017 版权所有:安徽外国语学院 皖ICP备120177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