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至23日,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中文系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夏欣琳老师应邀参加了高等教育出版社、扬州大学举办的第十届高校大学语文/写作通识教育会议。来自国内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国内顶尖高校的专家以及多年从事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老师们针对目前大学语文/写作课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十场学术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吴俊教授和安徽大学吴怀东教授对创意写作列入语文教学二级学科、语文教学怎么注重学生层次和专业进行引导。浙江大学金立教授、扬州大学王定勇教授重点介绍了他们教材编纂的思路,一个从逻辑学角度出发编纂了《大学写作十五讲》,一个按照文史哲、艺术、医学、工学等门类划分新编了大学语文教材,角度新、立意好,启发性强。


江西农业大学孙尊章老师用超星平台学习通软件进行课堂教学,从签到、作业、考核、反馈等各个环节都用手机完成,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时效性,令人耳目一新。陕西师范大学余海龙老师运用新媒体技术助力演讲与口才课程,让学生学在课前、练在课中、提高在课外,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主角,老师充当引导的角色,改变了学生不沟通、不思考的课堂困境,值得学习。
复旦大学杨俊蕾教授身在哥伦比亚大学,用线上直播的形式做了《技术之轮、生成式AI在大学写作中的场景应用与边界安全》讲座,可以说是高屋建瓴、直达前沿。她提出一个严肃的思考题,到底是和人类前面三次工业革命一样,把新技术驯化成轮子,还是被碾压在轮子下。用国内外丰富的案例论证了目前蓬勃兴起的生成式大模型在高校的运用,对如何把握好边界和安全提出了建议,让人深受启发。
在学术分享后的自由交流环节,夏欣琳针对我校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课现状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发言,获得了会场专家老师们的肯定。

夏欣琳表示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在后续课程建设中,教研室会在探索语文教学的现代性与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以及如何应对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带来的冲击方面做出努力。
(撰稿、初审:夏欣琳 二审:赵玉芬 终审:牛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