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他们——站在曙光里的英雄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4-22 】

2022年4月3日,新冠肺炎疫情反弹,打破了校园原本的宁静。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然而,“疫”魔无情,人间有情。他们是信息与数学学院的赵玉芬书记、辅导员张诗琪和张欢老师、他们是信息与数学学院的学生。他们是平凡人,是逆行的志愿者,是他们让“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闪闪发光。

党员们奔赴一线守护学生的安全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这句名言用来形容抗疫志愿者们再合适不过。志愿者们无偿为大家服务,不求回报,只为疫情早日结束。他们每天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在炎热的天气中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需要把一箱箱沉重的抗疫物品装车运输,而有的志愿者还需要在宿舍门口给每一位学生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但无论是那些人尽皆知的模范志愿者,还是那些默默无闻,做好事不留名的一线志愿者,都值得我们尊重,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疫情形式严峻的时候,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比我们起得早,比我们睡得晚,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

我院辅导员张诗琪和张欢老师,每天都会早早出现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学生们。第一次近距离的面对疫情,她有过担心和害怕。但一想到学生的安全,内心就变得坚如磐石。她主动承担起抗疫志愿者的工作,每天从一楼到六楼保证学生核酸不漏检1人,每天20000步为学生送药送物。如此高强度的防疫工作结束后,她还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信数的学生送去温暖。她会在班级群里询问学生每顿饭是否吃饱,紧急物资是否缺少。,及时给同学们赠送生活物资。

赵玉芬书记不顾自己的身体不适,忍着身体疼痛,一边安抚学生情绪,一边奔波处理,积极推进眼疾发作的学生前往医院就医。

病毒可以被隔离,但温暖不会被隔离”。三位老师认为在抗疫的日子里更多的是温暖,因为有着一群相互陪伴与挂念的人,他们是贴心懂事的学生,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以及团结友爱的战友,正是因为他们,艰难的日子才变得温暖。

疫情面前践行初心青年大学生勇担当

成长于不平凡,就更不该甘于平凡。疫情期间,信息与数学学院青年大学生走向志愿服务的道路中,他们是19级学生赵前闯,20级学生李哲宇、李靖淮,他们不怕辛苦不怕困难,一直在努力。

“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只是一群孩子换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守护大家!”他是信息与数学学院201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班的一名学生,也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一名志愿者—赵前闯。“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他无惧疫情感染的风险,奋战在六安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上,他在隔离酒店负责消杀污染区半污染区,转运处理医废用品以及转运隔离人员并给他们送饭和物资。“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人是局外人”。与疫情近在咫尺的接触,他没有丝毫胆怯和退缩,每天辛苦的志愿工作,他更多的感受到的是身为一名青年的使命和担当。志愿者们汇聚在一起,服务在一线,成为城市筑牢抗疫屏障的强大助力。

同时,在学校疫情防控的最关键时刻,李哲宇、李靖淮同学也选择了在宿舍楼层当一名志愿者,每天帮宿管阿姨分发盒饭,保证每位同学能够按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他们选择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学校疫情防控贡献出一份力量。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志愿者,大家先人后己,懂得付出与奉献。有时候清晨都顾不上自己的吃饭洗漱,先到达志愿者岗位。他们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时时处处冲锋在前;他们充满信心,鼓舞和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一起从这场疫情危机中站起来、走出去,踏上新征程!


你安好我无恙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信体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积极响应号召,担当担责,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切实扛起疫情防控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誓言,彰显了90后青年教师以及00后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在党组织和全体一线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学生的祈祷和鼓舞之下,最终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

疫情防控,众志成城。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只要坚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一定能让疫魔无处藏身,全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感谢大爱无疆可爱的英雄们,感谢为同胞负重前行。日历一翻,又是一天,即使不见,问候依然,带上祝福,快乐平安,疫情无情,人间有情。这场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疫情期间,同志们彼此相信、彼此守望。事实证明,没有哪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哪个春天不会来临。最终,阴霾消散、繁花似锦,同志们并肩迎接那缕灿烂的阳光。这个春天留给大家的是记忆是为大家开辟出春天的每一位英雄。

撰稿人:张欢 审稿人:赵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