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开展春季学生健康常识教育的通知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3-07 】


院学字【2021】9号


关于开展春季学生健康常识教育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

春季来临,不仅各种传染病流行趋势增强,也是各种心理疾病高发期,为了让学生们更广泛了解如何预防各类传染疾病和心理疾病,现将相关材料印发给你们,请加强宣传教育。

附件1:春季传染疾病预防常识

附件2:春季心理健康保健小常识

学生处(部)

2022年3月7日

附件1:

春季传染疾病预防常识

一、结膜炎

1.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季节性传染病,可通过毛巾、脸盆、游泳池水传播而使健康人患病。结膜炎也可能与感冒和疹病伴同存在。因此,洗漱用具必须严格分开,不用手揉眼,避免接触传染,滴眼药前后应洗净手。

2.慢性传染性结膜炎:俗称“沙眼”,早期可无不适感觉,仅于体检时才被发现,也可有眼部异物感、痒、见风流泪、粘液性分泌物等症状。可通过接触处传染,应加以防护。

二、肠道传染病

1.诺如病毒:潜伏期通常为1-2天,起病急,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腹泻主要为黄色稀水样便,没有粘液或脓血,病程1-3天左右。如果是小儿或体质虚弱的患者,腹泻会持续4-6天左右,有的时间会更长。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可以多喝水,必要时采取静脉补液,适当补钾,避免引起脱水,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等疾病的发生。治疗期间一定吃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霍乱: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吐泻物可以表现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严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皮肤干皱、口渴唇干。

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手、食品、水源,经口入消化道而发病。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样大便,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4.伤寒: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皮疹、精神抑郁等。传染源为病人及带菌者。病人从潜伏期开始可从粪便排菌,从病程第1周末开始从尿排菌,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以病程的2-4周内传染性最大。伤寒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尿排出后,通过污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蟑螂等媒介而传播。

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冬春季节高发,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给予抗感冒及时对症治疗。

四、肺结核

由结合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常有咳嗽、低热、乏力症状,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应明确诊断、系统治疗。

五、麻疹

是一种发热伴出疹性的疾病,此病在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的其他症状,如咳嗽、流涕、打喷嚏、眼睛发红且分泌物增多等,在发热的第4天左右,从耳后、发根处出疹,随后波及全身。麻疹本身并不可怕,但此病可以合并肺炎、喉炎、脑炎和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成人麻疹的症状比较严重,并发症相对较少。

六、腮腺炎

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多种腺体的疾病,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侵入健康人体的口腔、鼻腔黏膜后大量繁殖,然后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到达腮腺使腮腺产生病变;另一途径是病毒经腮腺管口直接侵犯腮腺而发病。流腮患者的突出表现就是发热和耳下肿痛。由于腮腺炎病毒能够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如防护不当可造成局部流行,尤其是人群聚集的地方,此病发病时除发热外,还伴有局部腺体的肿胀与疼痛,

七、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患者通过咳嗽、说话、打喷嚏等方式将带有病毒的飞沫排入空气中,当抵抗力低下的人吸入了带有病毒的空气,就可能被感染。其主要表现是在发病前1-2天内可有低热、头疼、厌食、倦怠、咽痛、咳嗽、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在发热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一天内皮疹从面部开始,按躯干、四肢的顺序迅速遍及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没有皮疹。

八、甲型肝炎:

病毒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潜伏期大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一般患者几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黄、皮肤黄疸,肝区疼痛等,此时肝功异常(转氨酶高达几百、甚至几千单位,胆红素明显升高)、肝脾肿大。

九、新冠疫情个人日常防护常识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不用脏手触摸眼、鼻、口;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

2.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3.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4.避免多人聚会,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需佩戴口罩。

5.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及时就早就医。

附件2:

春季心理健康保健常识

春,为四季之首,伴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勃发,阳气升腾,按理说,这是一个最美好最阳光的季节,人们的心情在这样的季节应该最快乐而宁静的,其实不然,古人说“春困秋愁”,春秋两季是心理疾病多发期。尤其在春季的梅雨季节,潮湿难受,人很容易陷入情绪的低潮。有的时候也许自己也不明白原因,就是没来由的觉得不开心,而一旦遇到什么不顺利的时候则更加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念头。这个季节,对人心理来说,是一个更应该注重调适的季节,否则,既影响身体健康,更危害心理健康。

1.问:为什么春季大学生心理疾病呈现高发现象?

答:每年的3月至5月是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高发季节,发病数约占全年的一半,俗话说“黄花黄,人发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1)春天气压较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造成心理机能的混乱,从而诱发焦虑症、躁狂症、等心理疾病;(2)春季云雾蒙蒙、阴雨连绵的天气是引发抑郁症的外部因素;(3)春季万物复苏,人体大脑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有些人会急于改变现状,给自己制定较高的目标,从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2.问:春季心理疾病发作有没有一些前兆表现?

答:春季心理疾患发病的前兆表现,主要有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如失眠、早醒;情绪不稳、浮躁不安;没有明显原因的持续疲乏感,休息后也难以复原;容易为小事发脾气,或常自责,有内疚惑,自我评价过低等。这时如不加以注意,就会引起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病”。

3.问:春季,哪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被特别关注?

答:(1)长时间情绪低落的学生;(2)多门功课补考的学生;(3)家庭发生变故的学生;(4)失恋的学生;(5)特别孤僻的学生;(6)特别自卑的学生;(7)有心理疾病史的学生;(8)最近行为反常的学生;(9)承受挫折能力特别差的学生;(10)有重大身体疾病的学生;(11)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

4.问:有没有一些措施可以预防大学生春季心理疾病发作?

答:(1)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情;(2)及时化解心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3)维护良好人际关系,完善心理支持系统;(4)培养兴趣爱好,发展特长;(5)增强自我意识,制定合理目标,做到自知、自信;(5)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

5.问:如何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情?

答:良好的情绪是保持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因此大学生要注意调节情绪,时常维护良好心情。(1)遗忘。不要把今天的烦恼带到明天,多想光明的一面,少想阴暗的一面;(2)宣泄。苦恼时,找可信任的、谈得来的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郁闷及时倾吐出来,以免积压成疾;(3)转移。当情绪不佳时,可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如写字、打球、唱歌、购物等,从而将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或替换掉;(4)陶冶身心。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

6.问:如何及时化解心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

答:持续的心理压力是心理疾病产生的罪魁祸首,因此大学生要及时化解心理压力,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几个常规步骤和方法。(1)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2)把可能出现的最坏后果列出来,逐个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3)接受它并包容它;(4)做运动,让自己身体疲劳,心理放松;(5)积极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去忙另一件事;(6)学会挫折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比如:自我暗示法、放松调节法、想象脱敏法、呼吸调节法等。

7.问:如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完善心理支持系统?

答:有良好人际关系,强大心理支持系统,是心理健康的坚强后盾。(1)共情。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与沟通,情感的沟通越充分,双方共同拥有的心理领域就越大,人际关系就越亲密;(2)主动交往。在社会关系中,那些主动开始交往活动,接纳别人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较为自信,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3)换位思考。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我会怎样处理呢?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一切就会变得简单多了;(4)给人以真诚的赞美。“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是被赏识的渴望。”心理学家认为,被赞美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

8.短句子也有大智慧,这些也是有效的方法!

答:(1)给人以友善的微笑;(2)记住对方的名字;(3)保持适当交往的距离;(4)善于宽容他人.退一步海阔天空;(5)切忌自我投射;(6)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