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之排球

作者: 时间:2010-11-24 点击数:

1)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排球》课,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选修课程。排球运动是一项在我国和世界开展得比较普遍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排球运动是参与者以身体的任何部位在空中击球,使球不落地,既可隔网进行集体的攻防对抗的比赛,也可不设球网相互进行击球游戏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它具有振奋集体精神的作用;培养勤奋、助人、团结拼搏的优秀品质;培养人的信息意识,提高配合及应变能力;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魄。

2)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团队以体育教研室为主,体育教研室现有专兼任教师20人。从学历层次看,研究生以上学历18人;从科研能力看,团队教师主持省级以上各类科研课题共3项,校级课题1项;院级青年骨干教师1人,基础部骨干教师3人。从目前来看,《排球》课教学团队是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在学院的整个教学科研活动中,不断地发挥着积极地影响作用。

《排球》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排球理论与技术体系及运动锻炼意识,而难点在于如何使《排球》的教学能进一步细分到学生对每个技术动作的正确掌握,收到更好的实效。为此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致力于本课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方面,我们不仅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素质特别是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方面,在充分体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基本要求之外,我们组织全体教师编写《排球》课学习辅导资料和组织系列排球比赛,把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与实践中去,使教学内容更厚实、更具生命力。

在教学规律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教育体系,把传统教学中的一味讲授与示范改为游戏、情景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排球课的乐趣,在快乐中又同时收获学习成果,进而大大地提高排球课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进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法。所有体育教师共同出谋划策,集思广益,选择更多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根据《排球》课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些好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更容易掌握排球技能,更愿意去学习排球技能,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途径和模式方面,确立了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课外锻炼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同时我们推进 “练习、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要求教师课外指导学生社团等。通过排球比赛录像放映、校园排球比赛组织与实施、兄弟高校排球运动交流、课外排球运动氛围调查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改革,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教育部《排球》课程新方案的实施要求,结合新方案的实施情况,把本课程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理论性、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排球精品课程,真正为学生身心发展服务。总体目标主要包括:对新的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与研究,充分体现新大纲的教学要求;加强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探索,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合理、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新型教师队伍;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力争使本课程在这几年不断发展完善,成为在学院具有较深影响的课程,并积极向院级精品课程迈进。

4)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教学队伍建设方面:争取在五年时间内初步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专任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具有比较深厚的排球理论知识功底和技术能力,善于掌握和探究排球课教学的最新理论成果,调查与分析学生的习得情况和适应能力,熟悉大学生的心理实际,而且能够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教学内容建设方面:在充分体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基本要求之外,我们组织全体教师探索、研究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使教学内容更厚实、更具生命力。

教学手段和方式方面:首先,我们要改变过去老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做法,引进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教学法。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以及学生普遍关注的情境和各种问题进入课堂,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澄清理论上的是非;其次,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探索与运用。开发与完善《排球》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网络,收集有关资料和图片,购买相关音像资料,借鉴其他兄弟高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发适用我校师生的多媒体课件,并在实践广泛运用,以此增强教学效果。

教材建设方面:选用教育部编写的优秀教材;使用与课程配套的参考资料;5年内编写相关辅导教材1-2本。

教研、科研建设方面:注重对教师教研、科研意识和积极性的激发和培养,计划未来5年内,课程组院级教研、科研立项不少于3项,省级及厅级立项不少于2项,年均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次数不少于2次,年均发表论文数量不少于3篇。

5)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根据教学情况需要增加其它资源。(2016年5月)

学生优秀调查报告选登。(2016年5月)

进一步增加学生课外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材料。(2016年12月)

完善教学平台,建设网络资源。按照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将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的有机整体,加快建设网络资源。(2017年3月)

6)课程建设的进度安排及人员分工

2016年5月至7月,优化和丰富教学资源,调整教学内容体系。(昂兵、刘金柱、马飞、管文潮等负责)

2016年5至12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定期举行专题教研活动。(刘金柱、昂兵负责)

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建设电子教案和相应的考核方法,加快建设本课程教学课件,全面改善实现多媒体与室外相结合教学。(电子教案昂兵负责,考核方法由昂兵、马飞负责,多媒体课件由昂兵负责)

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组织教学研讨会,研究、交流课程和团队建设经验。(刘金柱、昂兵负责)

2016年5月至12月,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昂兵、管文潮负责)

Copyright © 2002-2017 版权所有:安徽外国语学院 皖ICP备12017711号